作者 陳靜
記者近日沿中老鐵路走進老撾,實地感受中老合作的“脈搏”。
在中老鐵路的終點站萬象,66歲的昆明人呂林即將度過到老撾投資與工作的第15年。由他擔任董事、副總經理的老撾文化旅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計劃將20世紀90年代中國援建的萬榮水泥一廠和二廠整體改造為國家級旅游經濟產業示范區——老中文化產業園。
圖為11月10日,呂林在辦公室向客戶介紹正在建設中的老撾文旅大廈。(受訪者供圖)
中國和老撾比鄰而居,在上世紀60年代就建立了友好外交關系。2009年,中老關系提升為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也是在這一年,呂林走進老撾。
“我們在烏多姆賽省成立了咖啡公司,采用公司免費提供種苗、肥料和技術,當地農戶提供土地和勞動力的‘3 2’模式。”呂林說,老撾咖啡品質好,經濟效益高,農戶增收顯著。咖啡種植至今仍是老撾政府鼓勵發展的產業之一。
2021年,呂林見證了中老合作的歷史性時刻——中老鐵路通車。此后,各國游客不斷涌入老撾,帶動旅游、餐飲、交通、服務業等快速發展。“老撾工業基礎薄弱,但自然風光、人文風情獨具特色,發展旅游業是一條綠色可持續的路徑。”他說。
搭乘中老鐵路“東風”,老撾將在2024年舉辦第4次“旅游年”系列活動。呂林參與規劃建設的中老文化產業園地處中老鐵路萬榮站,計劃明年開放部分項目,共享發展機遇。
在中老鐵路途經的另一大老撾知名城市瑯勃拉邦,正在上大三的老撾姑娘凌薇緊張地準備著期末漢語考試。她就讀的蘇發努馮大學(下稱蘇大)幾年前開設漢語專業,面向老撾北部九省招生。如今,漢語已成為該校最熱門的專業之一。
圖為蘇發努馮大學凌薇(第一排右二)與同學們合影。(受訪者供圖)
凌薇的老家在更接近中國的老撾北部波喬省東鵬縣,距金三角經濟特區僅5公里。經多年建設,特區內酒店、公路、碼頭等基礎設施拔地而起,成為一座新興旅游城市。許多中資企業在此投資,也吸引老撾民眾走進中資企業,謀求更好發展。
3年前,凌薇在母親的支持下選擇漢語專業。她的妹妹也在獲得中國政府獎學金后,于今年9月赴四川開啟留學生活。
據蘇大孔子學院院長宋旻英介紹,隨著老撾與中國在水利水電、旅游、商貿等領域的深入合作,老撾學習漢語的人越來越多。學校漢語教育從過去的單一語言教育,轉變為“漢語+專業”模式,為各領域培養既具專業技術、又有語言優勢的人才。
宋旻英曾于上世紀90年代初到中國留學。她忍不住感嘆,“如今的教育環境已大不相同,那時學漢語只能去中國。而現在,老撾公立大學、民間教育機構等都能學習漢語。”1個月前,云南援建蘇大孔子學院中文教學樓建設項目奠基,將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學環境和設施。
期末考試后,凌薇將乘坐中老鐵路到萬象,參加學校組織的高校交流活動。大學畢業后,她想成為一名翻譯,妹妹學習管理專業,想到中資企業工作。
凌薇說:“過去我覺得能在家鄉找一份工作就很好,現在更想到萬象乃至中國發展。沿著中老鐵路,曾經遙不可及的地方已近在咫尺。”(完)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