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進化工行業供應鏈脫碳模式創新,去年11月,德國材料制造商科思創攜手合作伙伴在中國啟動了一項開創性綠色物流試點項目,并已在概念驗證階段取得積極成果。日前,科思創與中遠海運物流供應鏈有限公司簽署協議,在科思創上海一體化基地啟用電動卡車進行化學品短駁運輸,標志著該綠色物流項目已進入運營實施階段。
在合作初期,雙方將用一輛電動重卡替換柴油卡車,從上海一體化基地向周邊倉庫運輸聚合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MDI),覆蓋科思創全球最大生產基地部分聚合MDI年短駁運輸量。通過使用該電動卡車,2024年“從油井到車輪”階段的碳排放預計可比2022年相同路線的柴油卡車減少22%或43噸二氧化碳當量。如未來采用綠電為電動卡車充電,該物流場景將實現凈零排放。
合作雙方將加強該電動卡車的績效管理,定期評估和優化其總擁有成本。科思創將在此基礎上決定是否擴大新能源車輛的使用,包括其他運輸場景。
中遠海運物流供應鏈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符鵬表示:“作為實現凈零排放的關鍵途徑,綠色物流能為范圍3減排提供可持續的解決方案。我們期待與科思創合作,共同推動化工行業可持續物流解決方案的探索和落地,為實現物流環節凈零排放這一終極目標作出貢獻。”
科思創上海一體化基地總經理陳耘博士表示:“供應鏈在化工行業實現氣候中性的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需要各方攜手合作,單個公司無法完成。此次電動卡車化學品短駁的商業化部署具有開創性意義,將推進上海一體化基地和全公司實現氣候中性和循環經濟。”
助力實現范圍3減排目標
科思創的總排放量中約有80%來自范圍3,即來自價值鏈上下游(包括供應鏈、材料運輸或生產過程中原材料加工等環節)產生的間接溫室氣體排放。
在亞太地區,卡車運輸承擔了科思創近70%的貨運量,因此,該地區物流環節的減排主要聚焦于卡車。為此,去年啟動的綠色物流試點項目旨在設計更可持續的卡車公路運輸方案。該項目的合作方包括客戶、物流解決方案和基礎設施合作伙伴以及行業組織,成員網絡正穩步擴大。
該項目嚴格評估具體物流解決方案在特定場景下的經濟可行性,已探索嘗試的解決方案包括在上海利用政策補貼的生物柴油進行危險品的長途運輸,以及氫燃料電池卡車的應用。
科思創亞太區供應鏈與物流高級副總裁MariusWirtz表示:“我們致力于拓展我們的合作伙伴網絡,積極尋求、試點和推廣兼顧環境和經濟效益的低碳物流解決方案。我們期待引入更多可持續解決方案,從而大幅減少范圍3排放,推動我們邁向氣候中性未來。”
此前,科思創已宣布到2035年實現運營氣候中性的目標,即在范圍1(生產中直接產生的排放)和范圍2(外購能源的間接排放)實現凈零排放。科思創即將公布其范圍3減排目標。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