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地震臺網測定,12月18日23時59分在甘肅臨夏州積石山縣(北緯35.70度,東經102.79度)發生6.2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截至目前,地震已造成甘肅100人死亡、青海11人死亡。震中及周邊民房和水、電、路等基礎設施不同程度損壞。
截至目前,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應急管理部將國家地震應急響應提升至二級,國家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應急管理部將國家救災應急響應提升至三級。
國家衛健委今晨緊急調派醫療應急工作負責同志和北京協和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重癥、骨科、神經外科和普外科國家級專家趕赴甘肅;組織四川、陜西和寧夏等鄰近甘肅省的3支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伍迅速集結,將盡快赴甘肅省、青海省支援。
當前各方力量正在集中趕往甘肅地震受災地區實施救援。第一財經記者獲悉,在地震發生后的30分鐘后,甘肅藍天救援隊便組織力量前往位于震中的積石山縣大河家鎮救援,該鎮距離積石山縣約28公里的距離。截至目前,甘肅藍天救援隊已經出動車輛10輛,迅速集結救援隊員31人,攜手動破拆 7套、手動壓剪 2個、蛇眼探測儀、博士鑿巖鎬、醫療物資酒精,消毒劑等85套救援裝備前往積石山災區。
甘肅藍天救援隊救援中心副主任顏偉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他們趕到大河家鎮時已是凌晨四點, 據他介紹,由于處于震中積石山縣大河家鎮的房屋多數都是土墻和翻新的磚墻,有的建筑年齡甚至長達百年,所以地震造成了這些年久失修房屋毀滅性倒塌,村鎮的受災面積預估達到70%-80%,可能有40%的危房房屋無法繼續居住。“我們每個地方都有好幾股力量在排查,主要就是害怕一些獨處的或者獨居的人會被掩埋。”
截至上午10時,顏偉所在的救援分隊已經成功救出6名被地震掩埋的群眾。“有一個傷者我們救出來的時候還有低熱的呼吸,然后在轉運到醫院的過程中生命逐漸衰微,最后搶救無效。這個是比較年齡大的老人。” 顏偉對記者回憶。
甘肅藍天救援隊一方面正在著手對掩埋的群眾進行施救,另一方面對已經逃離危樓的災區群眾實施安置。“目前為止我們要抓緊時間搭建100頂帳篷,主要是對受災的群眾做簡單安置,讓他們最起碼能夠有一個比較保暖的地方。后續根據現場救援的情況,帳篷的數量可能還會繼續增加。”他說。
據記者了解,除甘肅藍天救援隊外,還有另一支公羊救援隊也是當前震中災區實施救援的力量。“地震還是比較嚴重的,有的地方出現塌方,目前各個救援部門正在組織力量前往這里。交通影響不是很大,車輛都能抵達到災區正中間。通訊能夠保障,電話能夠打通,但是確實有些比較遠的地方通訊還是受限。”顏偉說。
第一財經記者通過顏偉發來的視頻看到,不少群眾目前正身著大衣圍在火堆邊取暖。“太陽已經升起來,溫度已經緩和,御寒已經能夠有一個具體保障了。”當前積石山縣地區的溫度約為零下14攝氏度,顏偉認為低溫為救援工作增加了不小的難度。“我們救援工作人員壓力比較大,天氣寒冷好多工作展開比較困難,現在盡量克服。”
顏偉告訴記者,在搶救過程中他和同事也順便將群眾的一些衣物拿出來了一些,當地政府的應急部門也送來大衣和保暖器材。記者從專業人士處了解到,因安置區不具備室內取暖的條件,所有只能加強個人御寒裝備的補充,不過以當前積石山受災地區的自然環境狀況來看,受災人員的保暖措施需要按照零下20°的標準,御寒外套必須要防風。
蘭州中心氣象臺發布的積石山震區專題天氣預報顯示,積石山過去三年,12月下旬平均氣溫零下7.6℃,最低氣溫零下17.9℃。未來10天,積石山無降水過程,冷空氣活動較弱,天氣以晴或多云為主,氣溫緩慢回升,最低氣溫零下10℃至零下14℃,最高氣溫在1℃至5℃。
中國氣象局19日也啟動了地震災害氣象服務二級應急響應。預報顯示,未來10天,積石山無降水過程。
在受災群眾的安置方面,盡管當前各方已調集物資往災區運送,但是當前受災群眾安置地的物資還是相對缺乏。“目前為止這里僅能提供一些簡單的方便面和水這些食物。” 從昨晚12點出發到今晨10點,顏偉和同事也還沒有正式吃過一餐,“大家都是自己帶了一點簡單的壓縮餅干和巧克力,我們要先把安置點先搭起來。”
當前甘肅藍天救援隊在災區的一輪搜救工作已經進入尾聲,第二輪排查工作還在進行。據顏偉介紹,被統計出來的失蹤人口基本已被找到,現場受傷的群眾也都被安置。“很多的村社正在統計他們暫時回不了家的群眾,還沒有準確的數字。”顏偉表示,甘肅藍天救援隊將會應政府和群眾需要在大河家鎮災區一直停留,直至救災工作結束。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