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強調,希望廣大青年“成長為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表示了對當代青年寄予殷切期望,也是對青年成長成才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因此,在前進的道路上,青年人唯有發揮敢于“吃苦”的牛勁牛力,不用揚鞭自奮蹄,辛勤耕耘、勇往直前,才能讓中華民族持續長遠的發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敢于“吃苦”,要有堅定的夢想。人無夢想則不立,事無夢想則不成。夢想是我們前進的指路明燈,沒有夢想,人生會陷入迷茫。想要成就偉大的事業,就更缺少不了堅定的夢想和敢于吃苦的精神。雷軍曾說過“人因夢想而偉大,又因夢想而成長”,并將這句話貫穿他的整個創業史,引領小米集團在科技浪潮中乘風破浪,砥礪前行。因此,我們當下的青年人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要敢于“吃苦”,不能因為夢想的遙遠而放棄追求,更不能因為現實的復雜而放棄夢想。正視夢想與現實的落差,主動在困難中調整心態、磨練意志,邁穩步子、夯實基礎、久久為功。
敢于“吃苦”,要做到自找苦吃,不是被動受苦。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自找苦吃”是一種本領。正如習總書記對青年人的教導:“青年時期多經歷一點摔打、挫折、考驗,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青年時代,選擇吃苦也就選擇了收獲,選擇奉獻也就選擇了高尚。2024 年鄭欽文創造個人大滿貫最佳戰績離不開不間斷的艱苦訓練,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的成功著陸離更不開無數名科學家、航天員不畏艱難,勇于攀登的嘗試……歷史雄辯的證明,“敢于“吃苦”,要做到自找苦吃,不是被動受苦,要善于將個人奮斗的“小目標”融入國家發展的“大藍圖”。保持這股敢吃苦的精神,一定能找到所有問題的答案。
敢于“吃苦”,要做到扎根基層,甘于奉獻。習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指出:“要培養擔當實干的工作作風,不尚虛談、多務實功,勇于到艱苦環境和基層一線去擔苦、擔難、擔重、擔險,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干事。”鼓勵廣大年輕人敢于在基層扎根“吃苦”,面對基層工作的復雜繁忙,面對基層群眾各式各樣的問題,帶著思考走入基層工作,學習群眾智慧,解決群眾難題。就像我們的黃文秀書記,畢業后毅然回鄉奉獻,帶領家鄉脫貧致富,用生命詮釋初心的時代楷模。還有我們的張桂梅校長,扎根西南邊陲,持之以恒奉獻青春幫助鄉村女孩走出大山。這些優秀同志的事跡告訴我們,青年人只有走入基層,發揮敢于“吃苦”、甘于奉獻的精神,才能更加真實的了解國情民情,在艱苦的環境中磨練成長,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人生的成長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而青年正處于最關鍵的那一個扣子,因為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狀態、綜合素質,是一個國家發展活力的重要體現,也是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因此,青年人想要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奉獻自己的力量,就要敢于“吃苦”,不僅要有堅定不移的夢想,錨定遠大目標,淬煉芳華,欣欣向榮;更要有敢“自找苦吃“、扎根基層一線的精神,始終與時代同行,始終將個人的努力與民族的前驅緊密相連,乘時代春風,挺膺向前,躍動綻放。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