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自然景致,到”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的農耕快樂,鄉村自古就是文人筆下詩意的棲居之地。然而當下中國鄉村,人們對金錢的渴望之心,對名利的追逐之意使得人才流失、形成空心村、古村落消失,導致記憶中的家鄉日漸模糊。一言以蔽之,建設人才隊伍、發展特色產業、保留鄉村風貌,才能讓鄉愁找到歸宿。
“人既盡其才,則百事俱舉”鄉愁找到歸宿需建設人才隊伍。進入新時代、邁步新征程,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時刻。然而,科技發展卻充斥低俗文化,侵蝕青少年心靈。人們盲目向往高質量生活“逃離”故鄉。造成鄉土文化碎片化、歷史故事斷代。所以,留住鄉愁要牽好“人才”這個牛鼻子。加強德育,激發青年對鄉村文化的好奇心、認同感,政府頒布政策、提高待遇,呼喚大學生扎根鄉村,依靠他們講好鄉土文化故事,讓鄉土文化代代相傳。如此,方能增加“人”氣,留住鄉愁。
“剪刻作此連天花”鄉愁找到歸宿需發展特色產業。英國特斯拉特福德依托哈姆雷特故鄉發展旅游業,成為文旅特色小鎮;西班牙胡斯卡小鎮推出主題樂園等旅游項目,創造顏色小鎮奇跡。當下鄉村日益空的化、產業結構單一、銷售渠道不暢等短板,想要補齊這些短板就必須充分結合農村特點,發展特色產業。首先,開辦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直播帶貨。其次,呼喚科學家、科技工作者把目光投向鄉村,給予村民專業指導。最后,借鑒歐美機械化耕作,解放雙手,數字化科學化管理。如此,方能通過發展特色產業留住鄉愁。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鄉愁找到歸宿需保留鄉村風貌。美麗鄉村建設在全國各地農村快速推進,基礎設施逐漸完善、交通服務也更具人性化。然而,其中“既有繁花,亦生稗草”,許多地方綠色原野正在消失、清澈河流變得污濁不堪、古村落被過度開發。這要求我們急需走符合農村實際的路子,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充分體現農村特點,注意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方能留得住綠水青山,記得往鄉愁。
“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獨行彌足珍貴”讓鄉愁找到歸宿艱巨而又復雜,既不能盲目追求“畢其功于一役”,又需堅持“小步走、快步走、不停走”的毅力。從吸引人才、發展特色產業,改善鄉村風貌著手,積小勝為大勝,積跬步致千里,以鄉愁為魂精心布局,長遠謀劃、科學發展。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