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積極響應“百千萬工程”的部署,進一步推動鄉村振興和健康中國的發展,落實廣東青年大學生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廣東江門中醫藥職業學院助力鄉“春”社會實踐隊于7月4日赴陽春市,開展為期兩周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旨在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助力鄉村振興。
【歷史的低吟】為積極響應國家“百千萬工程”號召,貢獻新時代青年之青春力量,同心同德建設美好鄉村,共創秀美家園。助力鄉“春”社會實踐隊首先奔赴春砂仁發源地——金花坑,攜手奮進,了解春砂仁產業發展,以滿腔熱情助力鄉村振興。
金花坑春砂仁博物館是中國首個砂仁主題博物館,記錄了春砂仁從古至今的原產地風貌,記錄了1300年前傳承至今的12道古法烘焙工藝,也記錄了一段從古至今陽春人文歷史。7月4日,助力鄉“春”社會實踐隊來到了金花坑博物館,了解陽春市作為春砂仁產區具備的獨特優勢及春砂仁的藥用價值、市場銷售情況等。實踐隊通過參觀金花坑春砂仁博物館,學習春砂仁的歷史起源、醫藥文化、傳承工藝、品類鑒別、生長環境及種植技術等。其中“三清三洗”、“三烘三焙”的古法烘焙技術值得進一步學習。隨后實踐隊走訪恒豐蟠龍金花坑春砂仁基地的相關負責人進行深入實踐與探討,以采訪調研、拍攝宣傳視頻等方式,記錄、推廣、傳承該烘焙方法。
【科技的魅力】中醫藥是中華文明的瑰寶,科技是現代世界的創新引擎。充分運用現代科技,加快推動中醫藥的發展及創新,對促進中醫藥現代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7月5日實踐隊走進春砂仁試驗示范場,親眼見證了傳統與科技的完美結合,感受到了鄉村振興的強勁脈搏。在這里,每一顆春砂仁都經過精心培育與科學加工,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實踐隊通過與負責人蘇景交談了解到,春砂仁試驗示范場與廣州中醫藥大學、廣東省農科院、林科院及其他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等進行合作,在原有技術基礎上進行新的生產技術開發和新產品研發,建立新技術應用科普示范基地,并將科技成果應用到春砂仁生產、加工領域,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效益。例如開展春砂仁新品種選育和新技術的試驗推廣,研制出春砂仁“促成花素”、“促結實素”和“保果素”,解決了春砂仁成花難、成果難和座果率低的難題,產量和質量得到大大提高。
作為四大南藥之首的春砂仁,為南藥之瑰寶,其優異的品質,享譽海內外,“身價”媲美名貴藥材高麗參。為了打開春砂仁的銷路,助力鄉“春”實踐隊提出科技賦能增質增產的同時,要注重春砂仁的文化價值的發掘與推廣,讓更多人了解認識春砂仁。
【文化的傳播】中醫藥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作為中華民族原創的醫學科學,中醫藥從宏觀、系統、整體的角度深刻揭示了人類健康和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成為人們治病祛疾、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重要手段,維護著民眾健康。
助力鄉“春”社會實踐隊行至春灣鎮鐘蕉垌村,跟隨負責人鐘先生上山親身體驗采摘春砂仁。實踐隊發覺當地缺乏年輕勞動力,留在陽春的大多是老年人和小孩子。走訪調查得知,村民們接觸中醫保健知識的機會少,于是實踐隊即刻聯系歐垌村黨群服務中心,布置活動場地,籌備開展健康科普講座,手把手教大家打八段錦,準備豐厚的獎品為社區送溫暖。
此行賦予了助力鄉“春”社會實踐隊“三下鄉”活動以新的意義,在原計劃將陽春春砂仁推廣宣傳實現走出鄉村的基礎上,讓國粹中醫文化智慧走進鄉村,運用于日常生活,給更多人帶去健康。此次科普活動,不僅讓隊員們感受到了村民們的熱情與淳樸,也更加堅定了大家傳承與發揚傳統文化的意志和信念。
助力鄉“春”,我們在行動。在百千萬工程的征途上,助力鄉“春”社會實踐隊砥礪前行,勇往直前,深入鄉村,服務基層,將專業知識和創新思維帶到田間地頭,在社會實踐中“找真相”“解難題”“辦實事”,為“百千萬工程”貢獻江醫學子的智慧力量,書寫為這個新時代挺膺擔當的青春篇章。回望這段鄉“春”之旅,實踐隊不僅收獲了知識、堅定了信念,更深刻體會到了鄉村振興的意義與價值。未來,助力鄉“春”社會實踐隊將帶著這份寶貴的經驗,繼續前行,以實際行動助力鄉村發展,讓這片土地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
(廣東江門中醫藥職業學院助力鄉“春”社會實踐隊 鐘靈俐)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