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實”打底,杜絕給基層干部“上包袱”。權責不清、邊界不明,督查考核過多過虛,是導致基層負擔重、基層干部疲于應付的重要原因。各地各部門要實事求是地推進全過程減負,切實為基層干部卸下不必要的“包袱”。首先要在深挖根源上下苦工,厘清權責邊界,理順職責關系,根據基層工作實際,制定務實合理的“任務”單子,有效減輕基層“擔子”,從源頭避免“基層是個筐,啥都往里裝”的現象,科學分好“責任田”,防止將責任和壓力向基層“甩鍋”,切實減輕基層干部的責任壓力,讓基層干部放下思想“包袱”,干好“分內事”。其次要從檢查頻次、考核內容、考核指標入手,突出問題導向、效果導向,科學合理地優化督查考核體系,管住重復過多、流于表面的檢查考核,對督查考核“瘦身”“提質”,真正發揮檢查考核“指揮棒”的作用,營造積極干事、奮勇爭先的優良氛圍,讓基層干部在工作中放開手腳,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抓落實、出實效。
堅持“創”字固本,全力為基層工作“增活力”。基層減負是一項綜合復雜的系統工程,機械甚至一刀切地減少會議數量、考核次數、工作內容,會導致“表面減負,實則加碼”。各地各部門要秉持創新思維,多渠道創新,開拓基層工作的活力之源。一是創新工作方式,積極探索構建“數據填報、數據互通、平臺運行”的數據共享信息化平臺,將材料報表“滿天飛”的亂象變為“一網通”的新貌,同時健全落實“互聯網 政務服務”模式,用網絡聯結群眾和基層干部,讓數據多“跑腿”、干部群眾“少跑腿”。二是健全協同工作機制,打破部門“壁壘”、打通上下“阻梗”,畫好部門協作“同心圓”,實現上下聯動“同頻共振”,凝聚起協同作戰的工作合力。三是激發基層的首創精神,深刻把握“三個區分開來”重要要求,充分調動基層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助力打破思維定勢,讓基層干部敢想、敢干,謀劃推動工作落實的實招、硬招、新招,營造求新求變的創新氛圍。
堅持“恒”字為要,掌舵基層減負“正方向”。“擊鼓傳花”推責任,“偷梁換柱”不變通,“生搬硬套”抄文件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現象,具有頑固性和反復性。各地各部門要久久為功,切實推進常態化監督,防止反彈回潮、隱形變異,確保基層減負方向不變、效果不減。首先減負成效怎么樣,基層干部最有發言權,要建立健全減負“反向評價”機制,常態化開展基層減負工作滿意度反向測評,針對基層干部反映的難點、痛點,堅持“當下改”與“長久立”相結合,從“解決一個問題”向“解決一類問題”延伸,為基層疏通“中梗阻”、搬開“絆腳石”。其次要將強化監督與建章立制結合,秉持“發現一起,解決一起”的原則,對文山會海、層層加碼、過度留痕等頑疾抓住不放、露頭就打,同時突出制度建設這一管根本、管長遠的“良方”,把常態監督中發現的好經驗、好做法總結出來,形成和發展為完備有效的制度體系,推動基層減負成效持續鞏固。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