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游客對歐洲旅游業來說是一個機遇。”
作為2018年“中歐旅游年”的組織者,歐洲旅游委員會(ETC)執行主任愛德華多·桑坦德日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表示,希望中歐旅游年能夠促進雙方游客和投資的增長,也成為中歐兩國人民增進相互了解的機遇。
愛德華多·桑坦德透露,在中歐旅游年的整體運作中,ETC迄今已投入約410萬歐元開展一系列針對中國市場的營銷活動,希望提升歐洲旅游目的地,特別是那些知名度較低的目的地的知名度。
一個可比的數字是,2013年,歐盟委員會宣布將撥款1030萬歐元預算,支持ETC制定長期戰略規劃,在海外市場推動歐洲旅游業,其中包括中國、美國、加拿大、巴西等市場。
五年過去了,針對中國市場的預算至少增長了四倍。根據歐盟旅游委員會的規劃,到2020年,中歐旅游年的這些營銷活動每年將至少為歐盟帶來30萬中國游客,為歐盟經濟貢獻超過10億歐元。
他也坦言,中歐旅游年不只是旅游,也有政治因素,政府希望中歐兩國人民能夠加深相互了解,開展民間友好合作對話,具有外交意義。
《21世紀》:今年中歐簽證便利化方面可能會有哪些突破?
桑坦德銀行:我們有很大的政治意愿來簡化簽證流程,但由于政治和安全方面的因素,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們的工作是讓獲得簽證的過程盡可能簡單,縮短時間,讓處理請求變得更容易,利用技術讓流程更加方便用戶,人們不再需要親自前往領事館或簽證中心。我無法給出具體的時間表,因為這是由上級領導決定的,但簽證確實是增加中國和歐洲之間客流量的重要因素。
《21世紀》:近年來,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和行為發生了哪些變化?這對歐洲旅游目的地和企業有何影響?
桑坦德銀行:歐洲旅游公司和目的地需要更加數字化,使用微信等移動應用程序推廣歐洲,并在各地連接更多的移動支付,包括銀聯、支付寶和微信支付。
《21世紀》:中國企業與歐洲旅游企業的合作不僅體現在業務上,還通過投資并購、設立合資公司等形式進一步聯系在一起。您如何看待中國企業并購歐洲旅游企業的浪潮?
桑坦德銀行:我認為未來的機會在中國,因為人口紅利、國力等等。中國大型企業在歐洲考察市場機會非常明顯。這是一個好現象,因為它增加了市場參與者的數量,對雙方的旅游和相互了解都有幫助。
《21世紀》:歐洲三大度假村均以與中國企業合資的形式進入中國,進入中國后發展速度加快。您認為歐洲旅游巨頭進入中國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么?
桑坦德銀行:中國旅游業有很多大企業,可以和歐洲企業合作,形成雙贏局面,雙方都能賺錢,否則就會有商業沖突。中國大企業喜歡追求規模,因為中國市場大,雖然利潤不多,但還是有利潤的。歐洲市場小,但利潤相對大一些。中歐企業應該找到一個折衷方案,防止價格傾銷。每個人都應該能夠享受旅行的機會,而不僅僅是富人。否則,旅游業就會變成一個小眾市場(),有些地方只有富人才能去,有些地方中產階級才能去,窮人就不能去旅游。歐洲旅游業應該向所有群體開放,覆蓋所有需求。比如你沒錢,不一定非要住五星級酒店,市場上一定有住宿產品可以選擇。
《21世紀》:您怎么看待歐洲赴華旅游市場?總體來看,中國出境游表現好于入境游。您認為中國入境游應該如何發展?
桑坦德:歐洲人到中國旅游的機會和潛力很大,因為中國對歐洲來說還是一個非常陌生的國家。很多到中國旅游的歐洲人還只去上海、北京,他們不知道中國有很多省份。我覺得這跟我們推廣歐洲旅游很像,中國需要讓更多的歐洲游客知道那些不太知名的地方。
簽證是中國入境游的一個難題,另外,旅游目的地的選擇也應更加靈活。中國游客似乎更注重城市,但歐洲人對城市游興趣不大,他們更喜歡鄉村、自然、奇觀、風土人情、民族服飾等。
(編輯:李慶余,郵箱:)
21世紀經濟報道及其客戶端刊載內容的知識產權歸廣東21世紀環球經濟通訊社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詳情或獲取授權信息請點擊這里。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