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記者 薛成琳 東營報道
9月8日清晨七點,東營市供應公園如往常一樣聚集了許多晨練的居民。突然,一陣騷動打破了寧靜,一位60歲左右的男士昏倒在地,周圍人群迅速聚攏。有人正在嘗試施救,但動作略顯生疏。正在大家焦急無措之時,一個沉穩的身影快步上前:“請交給我,我接受過專業急救培訓!”

這位施救者,是來自勝利采油廠機采裝備服務部泵修服務站黨小組長于均強。家住紫荊園小區的他,恰巧晨練路過。他立即來到患者身側,經判斷發現患者無呼吸、無意識、無頸動脈搏動,正處于心跳呼吸驟停的危急時刻,立即開始實施心肺復蘇。他雙臂垂直、用力均勻地進行胸外按壓,動作標準而沉著。
“01、02、03……”圍觀的群眾屏息凝神。于均強嚴格按照訓練節奏操作,額角滲出汗水,內心卻異常冷靜:“黃金四分鐘至關重要,一定要堅持住!”憑借單位多次開展的急救培訓所形成的肌肉記憶,他連續完成30次按壓,并清理口腔異物,保持氣道通暢。
過程中,他抬頭高聲提醒:“請盡快取附近的AED!快點!”指令清晰而果斷。有人聞聲飛奔而去,其他群眾也在他的協調下協助疏散空間、撥打120。一位在場群眾不禁感慨:“這動作太專業了!”于均強無暇回應,全神貫注于患者每一絲生命跡象。
約三分鐘后,患者發出一聲微弱喘息。于均強深知,在專業醫護人員趕到前,一刻也不能放松。
事后有人詢問他的姓名和單位,他卻只是擺手婉拒,并未留下任何信息。在問及施救過程時,他表示:“當時什么也來不及想,就記得單位培訓時反復強調的‘科學施救、分秒必爭’。”原來,機采裝備服務部近年來將應急救護能力建設作為重點,開展了多輪全員心肺復蘇與AED使用培訓,突出實操訓練和反復強化。“沒想到真的用上了。”他語氣平靜地說道。
救護車趕到時,患者已恢復微弱呼吸。于均強默默擦去手上的汗,重新系好鞋帶,悄然消失于晨光之中。
當記者聯系到于均強時,他表示,這不是他一個人救的,在場的每一個人都給予了積極幫助,而他也只是做出了自己的本能反應,如果還有下一次,他還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于均強在這場生命守護行動中不僅以實際行動展現出了作為一名普通人的勇敢與擔當,也反映出常態化應急培訓工作的扎實成效——當意外發生的那一刻,總有一雙訓練有素的雙手,為生命護航。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