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入手品牌臺式機的朋友,可能發現一個情況,那就是越來越多的臺式機,開始采用移動處理器。
大家都知道,移動處理器是直接焊在主板上的,這與桌面處理器可更換的特點有著非常巨大的差異。那么,臺式機為什么開始采用移動處理器,這樣做對用戶有影響嗎?這里說的臺式機,并不是迷你主機,而是大家常見的,個頭較大的品牌主機。
臺式機采用移動處理器,這種情況在去年就有了,只不過今年明顯變多了。從現階段來看,大多數采取這種策略的主機,多為面向商用的產品,也有部分是面向游戲的產品。總體來看,面向商用領域的臺式機居多。
臺式機之所以采用移動處理器,個人認為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移動處理器的性能與桌面處理器的差距越來越小。隨著CPU廠商越來越重視移動平臺,畢竟移動平臺的市場足夠大,兩家的移動處理器,在架構和規模方面,已經與桌面處理器沒有太大區別,只不過受限于移動平臺的供電和散熱能力,頻率沒有那么高而已。
舉個例子,桌面處理器Ultra9 285K、285兩顆處理器,在核心規格方面與Ultra 9 285HX是一樣的,區別僅僅是頻率而已。甚至連頻率也沒有相差太大,這么小的差距,都放在桌面平臺上,性能差距并不會太明顯。
第二,可以緩解采購壓力,降低庫存壓力。這里提到的庫存壓力,不僅僅是PC品牌,更是CPU品牌。前兩年PC市場并不景氣,特別是筆記本,CPU廠商急需消化已有庫存。所以,將移動處理器用在桌面上,成為一個方向。而且對于PC廠商來說,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緩解采購的壓力。
第三,近兩年桌面處理器頻繁翻車,廠商心有余悸。這一點可能性并不大,不過個人覺得也有可能。英特爾13/14代酷睿K系列處理器出現在縮肛等問題,之前《黑神話:悟空》剛剛發售的時候,一些13/14代酷睿K系列處理器的用戶就遇到了無法進入游戲的情況。PC廠商畢竟需要考慮整機的穩定性,采用移動處理器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避免這種情況發生。
第四,選擇品牌臺式機的用戶,對于硬件并不敏感,而且移動處理器在命名上與桌面處理器很像,再加上多見于商用臺式機上,用戶對此的關注度和敏感度并不高,對此質疑的聲音非常少。此外,這類用戶對于DIY的需求也比較低,基本入手之后很少主動升級硬件,移動處理器不可升級的特性對這類用戶的影響較小。
那么,入手此類采用移動處理器的臺式機,對用戶的使用有什么影響?
就像前面提到的,如果你基本不會主動升級內部硬件的話,對于日常使用的影響并不大。相反,移動處理器功耗更低,而且部分型號的集成顯卡性能更強,綜合體驗并不比桌面處理器差,甚至在部分體驗上還要更好。
不過,一旦出現處理器硬件問題,成本可能會更高。當然,處理器出現問題的概率極低,這里只是提到一些極端情況。如果售后足夠給力還好,如果不給力,比如需要更換處理器,那么相比桌面處理器,移動處理器的拆裝要更麻煩一些。
總結,臺式機用筆記本的處理器并不是縮水的操作,它可能與性能表現、市場情況等多方面因素相關。好在最終的用戶體驗是沒有問題的,不過用戶自行升級的操作會受到明顯影響。綜合來看,對于沒有打算后續動手升級的用戶來說,選擇這類產品是沒有問題的。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