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閑云的宿舍花店

希希給客戶做的美甲

餅干的社交媒體賬號首頁

希希的美甲工具
宿舍美甲店、宿舍花店、宿舍打印店、宿舍飲品店……近年來,大學校園里的“解憂雜貨鋪”不斷涌現。這些由大學生利用宿舍這一特定空間開展的商業活動或創業實踐,在網上被稱作“宿舍經濟”。
創業故事
他們的宿舍花店一直在開
推開宿舍木門,徑直朝屋內走去,緊挨著陽臺左側的就是小馬的床位。拉開床簾,花瓶中插著春天時備受青睞的洋牡丹和洋桔梗,雖然已過盛花期,但仍保持著幾分優雅。
憑借精心搭配的花束,小馬的花店幫許多客戶傳遞節日祝福。即使過了生意最興隆的特定節日,宿舍里依舊保持著花團錦簇的景象。
小馬幾乎每天都要利用課余時間打理鮮花,將不同的品種有序擺放,芍藥、玫瑰、百合錯落有致。小小的宿舍一角成了花的世界。出于對花卉的熱愛,小馬大二那年從北京林業大學的經管專業轉到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專業。在積累了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后,她在大四正式開啟了宿舍花店的“創業”之路。目前,研究生在讀的小馬依然開著宿舍花店,花店主要通過某生活類社交平臺和微信群進行宣傳。客戶添加她的微信后,可直接私信訂花。
北京林業大學地處北京市海淀區,周邊高校眾多,因此小馬花店的客源并不局限于林大校內。“校外客戶訂花,可以選擇在學校門口自提,或者由我安排閃送。”小馬說道。
“賺錢不是主要目的,而是想把鮮花的美好傳遞給更多人。”23歲的Chris這樣描述自己的“創業”初衷。這位剛畢業不久的男生很久之前就喜歡和鮮花打交道,大學期間一次偶然的機會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有同學請他幫忙挑選送給女友的花束。正是這次經歷,讓他在宿舍開起了一家花店。大學畢業后,Chris回到了家鄉連云港,盡管有一份穩定工作,但他仍開了一家網店賣花。作為副業,這家花店他一直經營到現在。
無獨有偶,上海交通大學的大四學生閑云也因為喜愛花卉,開了一家宿舍花店。雖說開店的初衷并非賺錢,但經過一段時間的經營,閑云的小店已實現正向營收,每個月的生活費,她不再向爸媽伸手。
美甲?打印?包滿意的
宿舍經濟如火如荼,但“創業”絕非一時沖動,開店的大學生們都清楚洞察市場需求的重要性。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希希在籌備宿舍美甲店時,曾做過一次小范圍的客戶調研,初步了解了一部分校內學生對宿舍美甲店的期待、價格定位和需求。沒想到,同學們積極響應,給了她開店的底氣。
希希在與一些潛在客戶反復商議后,確定了一份宿舍美甲店的定價明細:本甲款50元起步,延長甲60元起步,依據款式圖案,疊加美甲鉆、護甲服務等,再在此基礎上加價。她感慨道:“這算是我和客戶的第一次‘雙向奔赴’。”
興趣、校園需求以及合適的經營空間,是宿舍“創業”成功不可或缺的條件。
Chris住的四人寢室因室友不住校空出了一張床位,在與室友和宿管阿姨溝通后,他將插著鮮切花的水桶安置在了空余床位旁。由于宿舍空間有限,他還購進了置物架,提高空間利用率。
同樣,閑云的寢室有類似的情況——一位室友出國做交換生,空出了床位。在征得同意后,她利用起宿舍的閑置空間,為花店創造了合適的經營環境。
在宿舍開花店對場地條件要求比較高,既要保證充足的光照和通風,又要考慮鮮花的保鮮和養護問題。
相比之下,宿舍美甲店和打印店對空間和環境的要求就簡單多了。
凌晨1點,宿舍燈光熄滅,季燃送走了最后一位客戶。從大二開始,季燃就在宿舍下鋪支起美甲桌,做起了宿舍美甲店的生意。
季燃所在的宿舍是上床下桌的配置,她在書桌上擺好光療燈、吸塵器、拋光條、甲油膠等必要的美甲設備,美甲店便開張了。
“打印機體積小,就放在書桌上。平時跟室友打個招呼,她們也都很理解。”如今大四的小魚,經營宿舍打印店已有四年。打印機沒占多少地方,小店運營起來頗為輕松。
經營之道
節省成本只是成功因素之一
宿舍小店能成功運轉,離不開“店主”們為此付出的思考與實踐。雖然規模小、風險低,但從市場調研、商品定價到維護客戶關系等等,每個環節都是考驗。
以閑云為例,開店初期,她總覺得自己的花束包裝不夠好。于是她跟著社交平臺上的視頻教程一點一點地學習。經過反復練習,她的技術逐漸成熟,做出的花束也開始受到顧客們的歡迎。
希希在開宿舍美甲店之前,專門在網上瀏覽了各大北京高校學生的美甲店賬號。她發現清華美院畢業的“餅干”,最開始也是在宿舍幫人做美甲,后來慢慢做成了工作室。
希希說:“那個店特別有名,我就是因為喜歡她的手繪美甲入的坑,之前還動過‘偷師學藝’的念頭,可她的預約號太難搶了。”
在社交媒體上,其他人分享的經驗為希希籌備店鋪提供了可借鑒、復制的思路。
價格實惠是宿舍經濟區別于校外傳統商業店鋪的顯著特征。小馬在備考花藝師資格證時,從教科書里了解到商業花店的定價邏輯,“商業花店定價通常要考慮房租成本、物業成本、人力成本等,一般是花材成本的四倍,甚至還多。”
宿舍花店因為不需要承擔房租費等,所以能夠實現較低的定價。
此外,便捷性是宿舍小店吸引顧客的關鍵因素之一。希希表示:“我的美甲店經常接到‘救急訂單’,像顧客美甲斷裂或者感覺佩戴不舒服時,就會搜索離自己最近的店鋪。在北航周邊,用某生活類平臺上的‘附近’功能,應該就會找到我的店。”
因為希希的技術不錯、審美在線,許多顧客在她這解了一次燃眉之急后,便成了回頭客。
真正留住顧客是門學問
然而,在便捷和價格優勢之外,想要真正留住顧客,還需要宿舍小店有更深層次的競爭力。
在Chris看來,宿舍小店的競爭優勢在于提供情緒價值和周到服務,“我一直跟客人強調,我的店是‘一對一專屬服務’模式。”從選材、插花到包裝,Chris會錄制制作過程視頻發給客戶,客戶有任何想法,他都會及時做出調整。
在宣傳方面,不少大學生選擇通過社交平臺推廣自己的店鋪。以美甲師餅干為例,經過三年的經營,她的賬號已經積累了近5萬粉絲。
“客戶維護是經營的關鍵。”花店店主小馬建了7個微信群用于發布產品信息,并通過客戶推薦不斷擴展著客源。這種私域運營模式有效地促進了宿舍小店的業務增長。
在解決一個個問題中成長
創業辛苦,不過當被問及“有沒有過放棄的想法”時,受訪的大學生都笑著表示,確實挺累的,但每次顧客給了滿意的反饋,又覺得干勁馬上回來了。
創業從來都不容易。即便是在宿舍做點小生意,也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就拿小馬的宿舍花店來講,如何在宿舍妥善照料花材,就需要反復鉆研。鮮切花對生長環境要求高,溫度過高會不利于存活。所以,每當冬季室內開始供暖,或是夏季氣溫回升,養護工作就變得困難重重。
宿舍花店的大學生店主們通常會選擇生命力比較強的花材來應對這個問題。如果遇到好說話的宿管阿姨,他們也會詢問有沒有合適的地方存放鮮花。比如在畢業季時,Chris就利用部分搬空的宿舍、較低的室溫來養護鮮切花。
為了省去特殊花材的養護麻煩,閑云想出了個點子——做花束盲盒。沒想到這個創意很受歡迎,還讓店鋪生意有了新突破:訂單量漲了不少,還吸引了一些追求新鮮感的新顧客。
宿舍美甲店面臨的首要問題則是“在哪兒做”,畢竟美甲服務通常要耗費幾個小時的等待時間。部分高校對宿舍管理區設有規定,禁止本宿舍樓以外的同學或外校人員進入,且不提供實名制登記。鑒于此,希希最終把宿舍美甲“遷移”到了學生可以自由使用的校園公共空間。
每天早上出門,希希除了背上裝滿學習用品的背包,還會拎上一個斜挎包,里面塞滿了她的“家伙什”:美甲燈、美甲吸塵器、甲油膠、鑷子等。
雖然找到了經營場地,但在公共空間做美甲生意終究是權宜之計。那里的燈光不夠明亮,加上長時間伏案做美甲,希希現在明顯感到眼睛容易疲勞。
除了這些,在校園進行“輕創業”最重要的一點是,必須遵循宿舍規定,不能逾越校園管理的紅線。
小馬的宿舍花店生意不錯,但她一直堅持預約制。
“每次進貨都很謹慎,因為宿舍不能放太多鮮花。”小馬說,學校規定走廊等公共區域不能堆放私人物品,所以為了不影響室友,也避免被宿管老師批評,她總是嚴格控制進花的數量,“哪怕少賣點,也不能存放太多占用空間。”
收獲幾何
這里有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
采訪中,不少大學生表示宿舍“創業”給他們帶來了一些實實在在的成長。比如,變得更會和人打交道;遇到棘手問題知道該怎么處理了;還有人因此交到了新朋友。
近日,小馬收到一位老客戶的消息:“學姐,我們一周年啦!”自己的花店見證了這位客戶從戀愛到紀念日的幾乎每個重要時刻,讓小馬由衷地感到高興。此外,許多大學生正是通過實實在在的創業嘗試,真切理解了收支平衡、利潤空間這些基礎又重要的經濟學概念。
這種在真實場景中的學習,往往比課堂講授來得更直接有效。
他們把宿舍創業寫進簡歷
當然,宿舍經濟也存在明顯的局限性,一旦畢業時間來臨,店鋪往往就要歇業了。然而,在這段“創業”經歷里,許多大學生挖掘出了自身興趣,甚至重新思考了未來的“職業規劃”。
就讀計算機專業的希希,就曾篤定自己未來會成為一名企業IT從業者。
但在大二寒假實習結束后,她確定程序員的生活并非她所憧憬的。
希希回憶道:“我從小就對美甲、護膚這類事情特別著迷,而且還有六年的畫功打底。其實只要是和藝術沾邊,與美相關的事物,都能勾起我的興趣。”
實習結束后,希希向父母袒露了自己對未來“創業”的設想,“我的父母特別開明,十分尊重我的想法,還跟我說,既然決定了,就要認真做好。”
在之后的一年里,希希不再迷茫,焦慮情緒明顯減少,開一家美甲工作室的夢想變得越發清晰。
“只要下定決心,就要勇敢去做,因為校園‘創業’成本低,容錯空間也大。”這是高校宿舍創業模式的“過來人”一致的感悟。
今年春招,季燃將宿舍美甲的“創業”經歷寫進了簡歷,在面試各大企業銷售崗位時,展現出十足的自信和從容。未來,她計劃開一家美甲工作室作為副業。
希希打算重新規劃一下美甲店的工作時間,之后她會適當地給自己放假。
小魚則是準備把宿舍打印店的設備轉手給學弟學妹,讓宿舍打印店的“創業”模式能夠延續下去。
深夜10點,餅干發了條朋友圈:“努力奮斗的小孩兒剛下課。”
今年,餅干給自己報了兩個美甲美容進修班。
這位清華美院的畢業生,白天在工作室幫客人創造美,晚上還要給自己“加課”豐富專業知識,雖然辛苦卻很充實。
在她看來,高學歷不該成為職業選擇的束縛:“學歷是加分項,不是必選項。能把喜歡的事做成事業,才是真的了不起。”
·聲音·
開店不能逾越校規和影響學習的紅線
對大多數在宿舍開店的大學生來說,一邊忙學業,一邊做生意,確實需要提前做好“吃苦”的準備。
而且學生的主業是學習,如果因此影響成績就得不償失了。一邊是學業,一邊是生意,這些大學生老板是如何平衡的呢?
這學期,希希特意用App做了一張排得滿滿的“課表”。在兼顧學習和宿舍美甲生意這件事上,她有自己的妙招——把做美甲的時間都精細地安排進課間空當。雖然兩邊的事情都不少,但希希忙而不亂。“做美甲是我的興趣,但學生的本分還是學習。”她一邊說著,一邊又在手機上安排起第二天的學習和工作。
“其實在宿舍開花店,我本科時就嘗試過,但那個時候的課業任務多,沒有太多自由時間,開了一陣子就放棄了。讀研以后才重新開始經營我的小店。”小馬說,她的宿舍花店遇上學習太忙時就會暫時“歇業”。
此外,為了防止觸犯校規等紅線、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煩,部分在宿舍“創業”的店主也會主動向輔導員進行報備,提前給自己吃顆“安心丸”。
“我們對學生的創業想法是比較支持的,學校還給本科生開設了‘創新創業基礎’的必修課。”一位北航輔導員介紹說。
(文中季燃、Chris、閑云、小魚、小馬、餅干、希希均為化名)
本版文/實習生秦雨霏
統籌/林艷張彬
供圖/受訪者
(北京青年報)責任編輯:李盼(EN057)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