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5月7日電 (記者 龐無忌)中國官方7日宣布降準、降息、下調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等一攬子金融政策。繼去年批量下調存量房貸利率等金融支持政策落地后,中國購房人再迎“減負”紅利。
金融被視為“經濟血液”,對房地產的影響舉足輕重,從土地購置到按揭貸款,金融貫穿房地產全產業鏈,其利率升降、信貸規模伸縮,左右著房地產業的溫度與購房者的決策天平。
其中,降息對樓市的影響最為直接。中國央行行長潘功勝當日表示,擬下調政策利率0.1個百分點,預計將帶動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同步下行約0.1個百分點。房貸利率參考的5年期以上LPR有望降至3.5%,這將直接節約購房者的月供支出。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表示,據官方公布,2025年一季度全國新發放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3.11%。在此基礎上降10個基點,對于100萬元(人民幣,下同)貸款本金、30年期等額本息的商業銀行貸款來說,購房者總還款額約減少2萬元、月供額約減少55元。疊加去年LPR的三次下調,降息已對購房者月供支出產生非常明顯的減負效應。
此番政策還明確降低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5年期以上首套房貸利率由2.85%降至2.6%。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表示,經過多輪調降,目前商業性住房貸款利率和公積金貸款利率差距很小,加之公積金貸款額度限制,導致公積金貸款積極性一度有所下降。此番調降公積金貸款利率,有助于提升公積金貸款的利用效率,更好發揮其降成本的效應,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據中指研究院測算,若使用公積金貸款購買首套房,100萬元房貸(30年期、等額本息),月供每月可較之前節省133元,總利息減少4.76萬元。
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總監陳文靜指出,此次住房商貸、公積金貸款利率均將下調,居民購房壓力有望進一步降低,對于促進購房需求釋放將產生實質性利好。
此番央行還宣布降準0.5個百分點,預計將向市場提供長期流動性約1萬億元。嚴躍進認為,這對保障個人按揭貸款、開發貸、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房地產項目“白名單”)、城市更新、存量房和土地收儲等領域資金均將發揮積極作用。
7日,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云澤透露,擬加快出臺與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相適配的系列融資制度,包括房地產開發、個人住房、城市更新等貸款管理辦法。陳文靜表示,預計未來更多配套政策將不斷落地,針對企業端、個人端的貸款支持力度將不斷加大。
官方透露,目前,商業銀行審批通過的“白名單”貸款增至6.7萬億元,支持了1600多萬套住宅的建設和交付。陳文靜稱,預計未來“白名單”政策將繼續完善,帶動更多資金實質性落位,改善企業資金面,在持續鞏固房地產市場穩定態勢上發揮更大作用。
今年4月,中國核心城市土地市場持續活躍。在優質供應等帶動下,核心城市新房和二手房銷售亦延續增長態勢。業內預計,本次政策利好落地疊加高品質項目加速入市,將促改善性及置換需求更好地釋放,5月中國房地產市場料將繼續修復。(完)【編輯:李巖】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