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現代工業的基石,在產業界有個說法,人類文明的進步史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一部材料科學的發展史。發展新材料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必然要求。
近年來,天津新材料產業新意頻現、亮點多多,從新能源電池,到航空航天材料,從食品保鮮,到特種裝備……天津企業“點石成金”“由點到面”,在發展新材料上技術突破捷報頻傳。借助天開園等優質載體,有的順利落地實現投產,有的擴大產能領跑行業,有的加速成果轉化,共同托舉起一條引人注目的新材料產業鏈。
敢向“石頭”要“新材”
津南區八里臺鎮的智清未來制造工廠,有著世界首條先進微納米功能粉體生產線。“您看我們這產品外觀上是非常細密的粉末,在高倍顯微鏡下是規則的球體,這在自然界中原本是不存在的。添加在橡膠、金屬、電子元器件中,可以更耐磨、防滑,擁有更好的物理性能。”智清未來企業創始人蘇振國對自家產品充滿了信心。
該企業于2024年順利落戶天開高教科創園,此后僅用3個月就實現落地投產。公司生產的粉體材料質輕、隔音、耐磨,擁有良好的電絕緣性和熱穩定性,已接到了國內外多家合作伙伴的訂單,未來將建成10萬噸級產線。
在寧河區,熔石新材料則在創造著“點石成金”的故事。他們以普通石料為原材料,經高溫加熱等一系列工序后,把材料拉成一根根只有4.5微米的細絲,雖然直徑還不到頭發的十分之一,但強韌度卻是鋼材的4倍,具有耐高溫、耐腐蝕、隔熱隔音等特性,在電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該新材料被稱作玄武巖纖維,一噸原材料成本不過幾十元錢,但成品卻每噸高達上萬元,這種高附加值的材料已經被用于制作嫦娥六號在月面展示的國旗上。瞄準這個前沿新材料賽道,天津企業正在勇當探路者和引領者。
要科技,不要“狠活兒”。天開園企業永續新材料開發出了食品保鮮的前沿綠色科技,他們從竹粉、木材、甘蔗渣等可再生資源中提取出納米纖維素,以這種纖維素為主的可食用保鮮產品噴涂在水果蔬菜表面,可以形成一層致密的納米薄膜涂層,有效阻止氧氣和水蒸氣通過,讓果蔬保鮮期延長至100天左右。
目前永續研發的產品在生物制藥、食品加工、造紙、功能材料等領域都有應用,企業也成為天開園首批入駐、首個獲得合同訂單的企業,對于企業前景,企業負責人信心滿滿。
還有,生產抗氧劑和光穩定劑的利安隆公司,產品應用在大到飛機、小到防曬衣上,是全球50強化工企業中36家的供應商,年產值超40億元;還有,在全球范圍內率先實現有機沸石(超級吸附劑)噸級量產的耀科新材料……
新材料搶占“新風口”
中國新能源汽車領跑全球,而電池技術的進步離不開正負極和隔膜新材料的研發,天津企業聚焦新能源電池材料行業痛點,加大攻關力度,技術創新迭出,斬獲一個個大廠訂單,以材料研發成果為新能源產業賦能。
天津國安盟固利,是我國新能源電池正極材料供應商中一個響當當的名字。新年以來爆火的宇樹科技機器人,其重要的電池供應商為江蘇張家港的天鵬電源,而天鵬的正極材料主要來自天津國安盟固利。天鵬企業負責人表示,當下,雙方的合作關系更進一步,盟固利從之前的正極材料供應商,已成為企業技術聯合開發的合作伙伴。
在固態電池研發領域,盟固利也在積極做前瞻布局。他們的技術團隊披荊斬棘,獲得了固態電池及相關材料授權專利10余項,還主持籌建了天津市固態電池關鍵材料與技術企業重點實驗室,在行業賽道上占得了先機。
在東疆,區內首家磷酸錳鐵鋰電池正極新材料總部企業——百斯科蘭德近期成功獲批“天津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作為國內磷酸錳鐵鋰(LMFP)正極材料領域的領軍企業,百斯科蘭德錳鐵鋰產品在多家客戶中均為一供地位,斬獲頭部動力電池企業數千輛汽車訂單需求,市場占有率穩居行業第一。
和固態電池一樣,鈉離子電池幾乎也是公認的行業“新風口”。和傳統鋰電相比,鈉離子電池原材料分布更為廣泛,開采難度和成本更低,還有著更高的穩定性和低溫性能。在濱海高新區,天津中電新能源高性能鈉離子電池項目于不久前開始籌備建設,項目計劃2025年竣工,其鈉離子電芯正極材料一直在行業領跑,投產后電芯能量密度將達到國內最高水平。
還有,力神股份、電科藍天、國軒高科等一批行業龍頭企業紛紛在區域內聚集,這里將成為天津新能源電池新材料產業發展高地。
“好生態”長出“好材料”
搶灘,布局,引導,扶持……作為天津市12條重點產業鏈之一,新材料產業鏈的良好生態,是政企各界共同發力協作、悉心培育的成果。
市工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天津將充分發揮產業優勢,積極搭建公共協同平臺,厚植產業生態圈,加大在鏈企業之間的有效關聯,“瞄準京津冀,面向長三角、珠三角,吸引更多優秀企業來津發展”。
2024年12月20日下午,濱海新區知識產權局舉辦新材料領域專利技術推動會,八十多家新材料領域的重點企業參會。會上現場發布了600多件專利,對接供需雙方,現場還特別發布了10件開源專利,企業可以免費使用一年。
前述熔石新材料落戶寧河經濟開發區,市區兩級工信、科技部門,幫助企業對接上了中國科學院和天津大學等高校院所,助力企業升級技術,又在寧河經開區的牽線搭橋下,與多家下游加工企業達成合作,一條以玄武巖纖維中心的產業鏈條初步形成。
為幫助永續新材料公司的保鮮納米纖維素盡快投產,天開園服務專班協調市場監管部門提前對接、現場核驗、加速審批,以最快速度幫企業辦理生產許可證等各項手續。
為加速電池新材料企業聚集,濱海高新區在全市率先制定專門辦法,引育市場主體和人才,實行企業服務專員制度,“一對一”精準對接,打通為企服務“最后一公里”,吸引總規模超280億元的13只產業基金,為企業提供金融活水。
……
8家國家及部委級重點實驗室,17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工程技術中心,我市新材料產業形成了以先進基礎材料為支撐、關鍵戰略材料為先導、前沿新材料為引領的特色產業體系。市工信局2024年數據顯示,全市高端金屬材料、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材料3條新材料子鏈的在鏈規上工業企業達619家。
奮楫篤行看“津”朝。新材料產業鏈的做大做強,將為天津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提供更堅實有力的材料“底盤”,搭建起更美麗壯觀的工業“大廈”。
津云觀察員 慶譜【編輯:劉陽禾】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