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際稀土市場價格出現罕見飆漲。
英國調查機構Argus Media數據顯示,截至5月1日,鏑和鋱在歐洲市場的每公斤報價分別達850美元和3000美元,環比增長約三倍,創下2015年有記錄以來的最大月度漲幅與歷史新高。
歐洲的稀土價格一般被視為中國以外的價格指標。有分析認為,此輪暴漲與中國4月4日起對7類中重稀土實施出口管制直接相關。涉及稀土在中方實施出口管制措施后幾乎立即停止出口,以致其價格在數周內創下歷史新高。

此次被列入出口管制的7類中重稀土產量稀少,中國作為最大的稀土生產國和出口國,在稀土產品的生產加工經驗等方面更是全球領先。
日本瑞穗銀行分析師認為,這次被限制的稀土,在其他國家實施替代性生產的難度非常高。
管制措施落地一個月,美國企業已感受到沖擊。特斯拉CEO馬斯克表示,其“擎天柱”人形機器人量產計劃已受波及,正嘗試與中國溝通,希望獲得使用關鍵部件的批準。
福特汽車首席運營官庫馬爾·加爾霍特拉也表示,中方的限制措施可能會對整個汽車行業產生深遠影響。“過去幾周,這些零部件的進口方式變得相當復雜,不僅對我們,對整個行業也是如此。”
他補充說,“只需幾個零件,就可能對我們的生產造成干擾。”
在美國媒體看來,稀土是中國手中的一張有力王牌,是中國對美國擁有絕對優勢的領域。
“這是一次精準的打擊,直擊美國工業痛處”,美國密歇根大學教授賈斯汀·沃爾弗斯稱,中國展現了運用戰略手段施展驚人經濟實力的能力。
事實上,中國“不賣了”的影響并不止于稀土。在日常商品供應層面,美國對中國產品的依賴也在近一個月內集中顯現。
5月2日,美國取消針對中國商品的小額補貼政策生效。此前,跨境電商平臺Temu上,從中國直接發貨的商品基本已經消失,Shein則上調多種商品在美售價,最高漲幅達到377%。亞馬遜平臺也有第三方賣家對數百種商品漲價。
沃爾瑪一度要求中國供應商自行承擔新增關稅成本,但在短短20天后又改口,通知部分中國供應商恢復發貨,表示新關稅的成本將由美方買家承擔。
而美國媒體報道稱,沃爾瑪等公司已向白宮反映,貿易戰開始擾亂美國供應鏈,美國各地的商店貨架可能“很快就會空空如也”。
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托爾斯滕·斯洛克進一步表示,美國商品進口量下滑,意味著商店的商品價格上漲,碼頭工人和卡車司機的工作會減少,卡車運輸、物流和零售業可能在5月份開始出現大規模裁員。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廠商正在快速調整應對挑戰。在義烏,不少外貿公司持續穩定拓展南美洲、歐洲等地區的客戶,義烏老板娘們自發地學起了西班牙語,以期更好地“賣全球”。
中國商務部穩步推進外貿優品中華行等活動,暢通外貿企業內銷渠道。截至4月底,9家電商平臺已開放入駐綠色通道,6家電商平臺建立內銷專區,對接超6000家次外貿企業。
從資源配置管控到多元化市場開拓,從產業升級到消費轉型,中國以更強的韌性應對外部挑戰。
若美方繼續將關稅工具化,面臨的可能不僅是消費端的短缺和漲價,更是產業鏈結構性的失衡和戰略資源的不可控。而對中國來說,“不賣了”,是有選擇地重塑鏈接方式,在更復雜的全球格局中把握更多主動權。
(“三里河”工作室)【編輯:付子豪】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