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養老金制度面臨可持續性、充足性、可承受性承壓的局面,亟待通過金融工具創新破解困局。”5月7日,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宗慶慶在陸家嘴金融城“金融賦能養老”行動工作第一期行業交流會上分析稱。
此次活動由上海自貿區陸家嘴管理局主辦,旨在探討人口老齡化趨勢及其帶來的挑戰與影響。
會上,宗慶慶分析稱,??近年來贍養率攀升與人口老齡化加速直接相關,隨著贍養率攀升,制度可持續性承壓,需警惕“現收現付制”下的資金缺口擴大風險。
另外,養老金充足性不足?、?費率較高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我國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社會平均工資替換率整體呈現下滑趨勢。而較高費率不僅擠壓企業盈利空間,還可能誘發逃費、低基數參保等行為。需通過結構性改革平衡收支,多支柱養老保障體系的建設緊迫。
宗慶慶認為,短期內財政補貼可緩解第一支柱壓力,中長期看,則需要大力發展第二、第三支柱,激活養老儲蓄潛力??。
“盡管目前我國三支柱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但也具備一些有利因素。”宗慶慶表示,我國居民儲蓄率高達20%,整體儲蓄率達到50%,為個人養老金計劃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資金基礎。同時,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對養老服務和養老金的需求規模也在不斷擴大。而且,政府有意引導財富流向養老領域,通過政策引導和監管協調,促進個人養老金計劃的規范發展,為養老保障體系的完善提供有力支持。但未來仍需突破稅收激勵不足、金融工具單一等瓶頸。
近年來,我國積極推動養老金融改革與創新,??個人養老金賬戶投資范圍逐步擴容。宗慶慶建議,通過個人養老金賬戶打通“儲蓄-投資-增值”鏈條,引導長期資金入市,既緩解養老金貶值壓力,又優化資本市場結構。他特別指出,政府審慎推動的背后,需加快完善稅收優惠、信息披露等配套制度,形成政策引導和市場運作的良性循環。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