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冷科技參與的國際合作項目“先導計劃(FIRST)”,近日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認可,入選“聯合國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國際十年(2024–2033)”首輪全球行動計劃。該項目由香港城市大學主導,聚焦全球氣候變化與資源不均等關鍵議題,旨在推動具有普惠性、可負擔的可持續技術走進更廣泛的社區,特別是受極端氣候影響的脆弱地區。
創冷科技將聚焦全球氣候與資源議題中的關鍵挑戰,通過成熟的產品與系統化方案,重點推進被動輻射制冷技術(即無電制冷技術),在高溫與資源緊張地區的在地化應用,助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創冷科技輻射制冷技術原理圖
計劃聚焦全球挑戰,助力推動可持續發展
在“聯合國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國際十年(2024–2033)”(簡稱“科學十年”,IDSSD)首輪申請中,全球僅有30項計劃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正式認可,入選結果已于5月7日在“第十屆聯合國科技創新促進可持續發展目標多利益攸關方論壇”上正式公布。先導計劃(FIRST,Fostering Innovation for Resilience and Sustainable Transformation)成功入選。

“先導計劃”項目圖
計劃將聚焦氣溫上升、生物多樣性喪失、能源分配不均與水資源緊張等全球性挑戰,致力于通過可負擔、可推廣的創新技術,提升環境與社會的整體韌性,特別關注資源受限地區的應對能力。 這項國際認可不僅是香港城市大學在全球可持續議題上的重要里程碑,也彰顯其長期致力于通過科學創新與全球伙伴合作,為實現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香港特區政府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先生,BBS,JP對此表示:“該計劃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認可,充分體現協作與創新如何共同塑造一個可持續的未來。我非常高興能夠支持這項具前瞻性的倡議,并期待它為我們的社區,乃至更廣泛地區,帶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p>
城大校長及大學杰出教授梅彥昌教授表示:“城大能在此重要的國際倡議中擔當領導角色,并與全球伙伴共同研發可惠民的創新方案,以應對可持續發展的迫切挑戰,我深感榮幸。”梅校長補充道:“此計劃充分彰顯大學秉持‘創意無限.邁向未來’的方針,致力為全球性挑戰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p>
首階段即將啟動,四項關鍵創新回應實際需求
創冷科技聯合創始人、香港城市大學能源及環境學院副院長(國際事務及拓展)曹之胤教授表示,先導計劃(FIRST)的首階段預計將于2025年6月正式啟動,優先在氣候炎熱、電力供應不足的地區開展技術試點與部署。
“這一階段將專注于具擴展性及成本效益的核心創新技術,以便在低收入地區迅速應用。這些技術與多項可持續發展目標直接呼應,包括目標6(清潔飲水與衛生)、目標7(經濟適用的清潔能源)、目標11(可持續城市及社區)以及目標13(氣候行動)”,曹教授指出。
在計劃的首階段,團隊將開發多項創新技術,包括利用當地廢棄材料,制成被動輻射制冷涂層,以降低建筑物溫度;為偏鄉地區供電的低成本印刷式太陽能貼膜;將廢棄生物質轉化為能源,推動循環經濟;以及可產出安全飲用水的人力驅動衛生系統。

無電制冷降溫行動去到新疆吐魯番艾丁湖莊子小學,創冷科技兩位聯合創始人為學生分享氣候知識。(右:創冷科技聯合創始人,香港城市大學能源及環境學院(國際及事務拓展)副院長曹之胤教授;左:創冷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朱毅豪教授。)
創冷科技推進輻射制冷落地,為脆弱地區帶去實際效益
作為項目中被動輻射制冷技術的核心實施單位,創冷科技將推動該項技術在高溫和資源匱乏地區的在地化落地,提供可負擔、低能耗的綠色降溫解決方案。創冷科技表示,作為FIRST計劃的重要技術方,公司將繼續以成熟的產品體系與國際落地經驗,為輻射制冷技術在不同氣候帶和地區的應用提供支持。
創冷科技無電制冷技術已在全球累計落地超過38萬平方米,覆蓋近30個國家和地區,并通過“無電制冷降溫行動”在海內外多個城市社區完成落地,覆蓋超過7,000平方米,惠及數萬居民。

無電制冷涂層應用于馬來西亞華仁中學
公司核心產品包括專利產品i2Coating無電制冷涂層,太陽反射率與紅外輻射率高達95%,建筑表面降溫最高可達42°C,室內降溫達6–8°C,可節省高達40%空調能耗;以及i2Film無電制冷膜,適用于玻璃結構,兼顧隔熱與透光性能。此外,公司還推出適用于多場景的無電制冷卷材、紡織品、車膜和瓷磚等產品。

創冷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朱毅豪教授表示,未來十年,創冷科技將持續推動輻射制冷技術在高溫與資源緊張地區的在地化應用,協同各方力量,將成熟的綠色降溫方案引入更多氣候脆弱、基礎設施薄弱的社區,惠及更多人群,助力提升弱勢地區的生活韌性與環境適應能力,為應對全球氣候不平等提供可實施、可復制的解決方案。期待與全球合作伙伴共同協作,通過創新、能力建設和包容性伙伴關系,為構建更加可持續和公平的未來貢獻力量。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