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產業蓬勃發展,充電樁作為重要配套設施,數量不斷攀升。然而,一些早期安裝的充電樁由于種種原因,也陸續迎來“退役潮”。記者調查發現,部分“僵尸”充電樁已長期處于廢棄或閑置狀態,但并未及時拆除清理,存在資源浪費等問題。

SOHO現代城停車樓三層廢棄充電樁。
現狀
公樁報廢以后 多年無人理會
SOHO現代城立體停車樓三層入口處,安裝有一排公共充電樁。記者到訪時,均處于無法使用狀態。
“有一個應該是能用的,前兩天還有人來充電,其他幾個早就壞了,已經很多年了。”停車場的保安告訴記者,快充樁的充電槍本身是可以使用的,但最近幾天出現故障,需要報修。慢充樁最早由小區業主要求安裝,沒多久就不再使用,幾把充電槍都報廢許久。
記者在現場看到,有一個慢充樁顯示屏上出現“故障”字樣,另一個慢充樁上貼著“已停止使用”的通知。因年代久遠,通知和充電樁都落滿了灰塵,充電槍被隨意丟棄在地面上。
充電樁上的品牌顯示為“特銳德”,記者撥打客服電話,語音播報是其子公司“特來電”。接線人員表示將對故障登記報修:“這個停車場只有我們4把充電槍,查詢到3個顯示故障,1個是離線。”
根據導航信息,記者又在朝陽路附近一處停車場內找到多個充電樁。從外觀來看,這些充電樁顯然有些破舊。其中,三臺充電樁雖說有高大的柜體,但充電槍和黑色的線纜散落在地上,部分線纜還被倒下的滅火器箱壓住。充電柜旁,原本配備的攝像頭和相關組件也懸垂在半空中,僅靠一根細細的電線維系著。柜體正面,貼有多個不同品牌新能源汽車充電服務商的小程序二維碼。
不遠處,另一臺充電樁所在的位置只剩下多根電線暴露在外,底座上方的柜體已不知去向,旁邊豎立的牌子上,標明充電流程、注意事項、設備占用服務費及充電費用等信息,同時附有服務商“簡單充”的客服電話和小程序二維碼。
記者掃描二維碼,發現小程序上顯示的充電樁信息與這些并不相符。“這幾個樁都用不了,已經好幾年沒人用了。”停車場工作人員表示,“我們公司跟他們的合作到期,這些充電樁就不再用了,但也沒人來拆。”說罷,工作人員指了指停車場南側,“里頭有一排后來安的新充電樁,那些可以正常使用。”記者前去查看,發現南側共有9臺慢充樁和1臺快充樁,同樣屬于“簡單充”,其中有部分慢充樁正在充電中,而快充樁前的車位,則被兩輛燃油車占據。
記者撥打“簡單充”的客服電話,咨詢此處充電樁的情況。“(北側)那幾臺廢了,(停車場)不讓我們干了。”工作人員表示,“廢了的幾臺好長時間沒再用,已經沒電了。”當記者詢問為何不拆時,對方并未直接解釋原因,而是答復稱,“我們找時間過去拆。”

朝陽路附近的部分充電樁已廢棄多年。
探因
關乎運營狀況 缺少拆除動力
在呼家樓北里社區里,安裝有幾臺國家電網的公共充電樁,但設備處于停用狀態,旁邊的車位上停放著燃油車。在設備停用通知上,具體的停用時間和原因已經無法辨認。
社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幾臺充電樁已經停用很長時間,只是還沒有清理走。記者撥打了充電樁上的客服電話,工作人員表示,這處充電樁因為距離居民樓較近,居民投訴有噪聲,就關閉廢棄了。“居民覺得聲音大,您要是需要充電,就用e充電APP查找附近的其他樁吧。”
業內人士李源(化名)告訴記者:“噪聲的問題大多屬于個人感受,一般不好客觀評價。社區里通常都是慢充樁,充電的時候,其實只能聽到車輛的風扇聲。很多老舊小區的充電樁都安裝在離樓很近的地方。如果臨近的居民開窗,確實能聽到聲音,但那種噪聲跟樓上使用洗衣機時產生的噪聲差不多。”
據李源透露,其實單純由于故障原因而遭廢棄的公共充電樁數量并不算多,目前大多處于廢棄狀態的充電樁往往與公司的運營狀況有關,“有的入不敷出,有的甚至連公司都已經倒閉。”
經過近些年的大規模建設以后,充電樁的數量顯著增加,但分布并不均衡,核心城區仍有缺口,而部分地區存在局部過剩的情況。“充電的站點或許不過剩,但部分站點的充電樁過剩。”李源解釋說:“有的站點一下子投入上百把充電槍。比如奧運村區域,周圍可能有十幾個大型充電站,一共可能有上千把充電槍。”
大量投入帶來激烈的市場競爭,有些充電樁入不敷出,就可能面臨被棄用的結局。“安裝容易,拆除就不一定了。”李源說,由于一些充電服務商出現經營困難,或者與停車場存在經濟糾紛,因此未能及時拆除。
“現在的問題就是,廢棄充電樁往往沒人有動力來拆。”李源表示,如果充電服務商倒閉,那么很難指望停車場或小區物業主動進行拆除。“預計充電樁的市場競爭還會持續一段時間,所以廢棄充電樁的現象并不會在短期內消失。或許將來實力強的公司占據較大市場份額以后,他們能有動力拆除舊樁,布局自己的新樁。”

部分廢棄充電樁只剩下線纜。
提醒
私樁長期閑置
建議切斷電源
除了公共充電樁以外,還有一些車主選擇安裝私人充電樁。“2016年剛買第一輛新能源車的時候,小區物業同意安裝,備案以后就在露天車位配了車企贈送的充電樁。”兩年以后,程先生搬了新家,于是將這里的車位轉租出去,充電樁則進入閑置狀態。“平時基本沒再管過,也不知道是什么狀態。”
盡管也曾有人問過是否愿意將充電樁租出去,但程先生擔心存在一定安全風險,最終沒有同意。不知不覺中,這臺充電樁一放就是六七年。
“每天就這么風吹日曬雨淋著,難免會老化,也不知道現在還能不能用。”一個月前,租車位的業主突然聯系程先生,告訴他充電樁出了點意外。“前段時間小區物業重新修整路面,不小心把充電樁埋在地下的線纜給挖斷了。按照物業的說法,如果需要索賠,可以找施工方。”
考慮到自己不再使用充電樁,程先生并不在意如何修復,但他擔心線纜斷了以后可能存在安全隱患。“萬一哪天電到別人,沒準兒我還得擔責任,畢竟充電樁是我的。”后來,物業人員表示,停車場打算鋪柏油路,而非透水磚。如果充電樁不再使用,索性就把線纜埋在下面,省得費勁刨出來。
幾天后,程先生又接到物業電話,詢問是否已經將電表停掉。“我一頭霧水,不知道這種情況究竟應該到底找誰拆樁、找誰斷電。”在程先生看來,閑置的充電樁和線纜應該還有一定價值,但很少聽說有人回收。
記者在網上搜索,發現有商家專門從事二手充電樁回收業務。聯系其中一家后,對方表示,家用充電樁不支持回收,僅回收商用充電樁。“快充慢充都可以,價格要看品牌、年限、功率和充電模塊。如果是市面一流的品牌,價格就高,雜牌子就看模塊了,可以現場評估。”
既然家用充電樁無法回收,那又該作何處理?記者撥打了車企客服電話,接線人員答復稱,“如果充電樁不再使用,可以先聯系物業,看是否能幫忙拆除。如果需要我們這邊過去拆,會產生一定費用,具體還要看線纜長度。”
之后,記者又致電國家電網的服務熱線。“首先要判斷充電樁是國家電網的有序充電樁,還是車企安裝的充電樁。”接線人員表示,“如果是前者,充電樁上應該有SN碼,需要拆除的話,我們可以聯系技術公司給您處理。如果是后者,建議聯系車企進行拆除,電表我們可以給您處理,辦理銷戶手續。”接線人員還提醒,如果充電樁長期閑置,但暫時不想拆除的話,也建議切斷電源。
本報記者 宗媛媛 孫毅 文并攝【編輯:劉湃】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