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購增持專項貸款落地半年多,上市公司“嘗鮮”的熱情持續高漲。
Wind統計顯示,5月以來,已有黃河旋風(600172.SH)等30家A股公司披露了增持回購方案,以及獲得專項貸款的情況。剛剛過去的4月,已有逾百家公司披露了148份回購增持貸公告,披露數量創年內新高。
“回購增持貸”為何愈發火熱?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對第一財經說,4月以來,上市公司出現回購增持護盤行動,在市場波動或估值低迷時,政策工具提供低成本資金,企業回購增持成為穩定市場預期的直接手段。
不僅如此,新政策工具的貸款支持力度也持續升級。按回購/增持金額和貸款金額計算,目前,部分上市公司擬回購或增持的資金,超八成來自專項貸款,部分接近九成。
隨著一攬子金融政策出臺,“回購增持貸”近期再迎利好。央行稍早前披露,將5000億元的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和3000億元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額度合并使用,總額度達到8000億元。
“回購增持貸”公司數量激增
去年10月,股票回購增持貸款落地之后,上市公司便迅速使用了這一新工具。今年以來,“回購增持貸”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
按上述統計口徑,截至5月14日,年內超過300家公司披露了367份獲專項貸款公告,合計貸款金額上限約705億元。其中,股份回購268份,其余99份為增持。
化工、硬件設備和醫藥生物行業企業,使用專項貸款的熱情更高。按Wind行業分類,年內獲專項貸款的公司中,化工、硬件設備行業企業分別有44家,醫藥生物、機械、建筑等行業的公司數量也超過20家。
進入二季度,A股“回購增持貸”繼續升溫,上市公司公告數量激增。公開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4月,相關公告分別達到87份、53份、49份和148份。
其中,4月就有中國中鐵(601390.SH)、榮盛石化(002493.SZ)等146家A股公司,披露了專項貸款情況,涉及貸款金額上限合計328.86億元,占年內累積貸款金額的四成以上。
從整體情況來看,4月初,美國宣稱開征“對等關稅”后,“國家隊”迅速出手穩市,央國企領銜的增持回購潮興起。Wind統計顯示,4月份,超過500家公司披露了回購預案,超200家披露了股東增持公告。
同一時期,已有多家上市公司獲10億元以上的大額專項貸款。
榮盛石化(002493.SZ)此前披露,控股股東浙江榮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擬增持該公司10億元至20億元的股份,工行浙江分行提供的轉向貸款上線就達到18億元。
根據披露,當月,獲的10億元及以上專項貸款的公司,還有海爾智家(600690.SH)、中國中鐵(601390.SH)、廈門象嶼(600057.SH)、三安光電(600703.SH)、美的集團(000333.SZ)。
而部分公司擬回購或增持的資金,超八成來自專項貸款。
廈門象嶼4月中旬披露,擬回購1億股至1.5億股公司股份,預計回購金額8.85億元至13.28億元,農業銀行廈門市分行為其提供11.94億元專項貸款,達到該公司擬回購金額上限的近九成。
“上市公司積極使用‘回購增持貸’的核心動因,是增持回購再貸款的利率優惠,市值管理政策驅動和逆周期調節功能激活。”田利輝說。
公開數據顯示,目前,金融機構發放的股票回購增持貸款利率基本在2%左右,低于上市公司平均股息率水平。另據Wind統計,多家獲專項貸款的上市公司近12個月股息率超過3%,涉及江蘇國泰、浙商中拓、華光環能等。
田利輝分析,企業通過低成本融資回購股票可賺取利差,直接增厚每股收益。同時,監管層明確要求強化市值管理,國企央企需承擔維護市場穩定的責任,民企則借機優化股權結構并緩解流動性壓力。
回購增持貸款再迎利好
5月以來,上市公司使用“回購增持貸款”的熱度不減。僅5月13日晚,就有黃河旋風、威孚高科(000581.SZ)等4家公司披露了相關公告。
披露顯示,黃河旋風控股股東許昌市國有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擬增持該公司1億元至2億元的股份,平安銀行鄭州分行為此提供1.4億元專項貸款;威孚高科擬回購金額1億元至1.5億元的股份,興業銀行無錫分行向其提供1.35億元專項貸款。
從“回購增持貸”落地至今的表現來看,這一新政策工具對上市公司的助力較為明顯。
去年10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中國證監會聯合發布《關于設立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有關事宜的通知》,激勵引導金融機構向符合條件的上市公司和主要股東提供貸款,分別支持其回購和增持上市公司股票。
政策實施后,市場各方迅速參與,中國石化、陽光電源等首批23家參與回購增持貸款的A股上市公司名單隨即出爐。去年年底,多家銀行又優化了專項貸款業務細則,包括將貸款期限延長至3年、最高融資比例上調至90%等。
近期,央行等三部門推出一攬子金融政策,回購增持貸款再迎利好。
央行5月7日宣布,將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5000億元和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3000億元額度合并使用,總額度8000億元。兩項工具合并使用,將為企業帶來哪些積極影響?
“兩項工具打通,有助提升工具便利性和靈活性,更好滿足不同類型市場主體需求,并且優化政策要素和提高政策實施效率?!比A龍證券策略分析師朱金金說。
田利輝認為,兩項工具合并的深層影響體現在,資金調配效率提升、逆周期機制深化和政策協同性強化。“合并后工具內嵌‘市場低估時托底、高估時抑制’機制,通過資金規模與靈活性增強,平滑市場波動,降低系統性風險?!彼f。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