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里……”這首傳唱了幾代人的童謠,在2025年的春天,在西安市灞橋區豁口村趙師傅家里真實上演。看著屋檐下筑巢的燕子,趙師傅心里更多的是擔憂。
今年50歲的趙師傅是豁口村二組的老住戶。2024年,隨著西十高鐵項目的推進,村里組織一批村民搬遷。由于家中有一位癱瘓在床的老人需要照顧,趙師傅家的搬遷進度比其他村民慢了許多。
2025年初,趙師傅將母親安頓到哥哥家后,便著手準備搬遷事宜。根據與豁口村委會的約定,他需要在5月15日騰空、交付房屋。然而就在搬遷前夕,一場意外的“緣分”到來了。
一兩個月前,有燕子飛入趙師傅的家。“它們一點兒都不怕人”,趙師傅回憶說,“我在屋里走動時,它們照樣進進出出地忙活。”這些小家伙先是選中了客廳墻角,后來又看中了房梁,用濕泥和細枝筑起了兩個溫馨的小窩。
“最多的時候,七八只燕子在屋里盤旋嬉戲,甚至還會好奇地飛進臥室’參觀’。”
朝夕相處中,趙師傅和燕子建立起深厚的情感。細心的他特意在燕巢下方墊了舊紙板,方便燕子們排泄。四月份時,他爬上梯子查看,發現巢中有幾枚燕子蛋。但沒過幾天,燕子媽媽就把蛋轉移到別處。
如今,不僅成年燕子常來常往,還有小燕子在他家飛來飛去。
“我看著它們像蓋房一樣一點一點地筑巢,又看著小燕子一天天長大。如今房子要拆了,不安頓好它們,我心里過意不去。”趙師傅憂心仲仲。


5月14日上午,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來到趙師傅家里。待了十來分鐘,就看到有兩三只小燕子從門外飛進來,時而繞著巢穴盤旋,時而停在門框上歇腳。
通過灞橋區秦嶺保護執法局,記者聯系到區林業管理站的工作人員。將現場拍攝的燕子視頻發給對方后,經判斷,這些是正處于學飛期的燕子幼鳥,最多一周時間便能獨立離巢。
據了解,燕巢主要用于繁殖后代,每年遷徙后需重新筑巢(部分修繕舊巢),屬季節性臨時居所。工作人員表示,燕巢是一個整體性的結構,不易進行人工挪移,建議等幼鳥具備獨立生存能力后自行離巢。
令人欣慰的是,記者將情況反映至豁口村委會,村委會決定暫緩趙先生家的拆遷。依舊按照約定時間收房,但等兩周后,小燕子們羽翼豐滿再準備動工。
趙師傅得知該消息后,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了。采訪時,記者注意到陜西省慈善協會頒發給他的榮譽證書。原來,自2008年起趙師傅就熱心公益。他曾靠賣廢品一分一角攢下錢捐助給困難學生。如今,他加入了西安一支志愿者團隊,經常到敬老院給老人理發、打掃衛生。
“我問燕子你為啥來,燕子說,這里的春天最美麗。”也許是這份質樸的善良,讓燕子們選擇在趙師傅的家里筑巢繁衍生息。
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 常彭朵
來源:華商網-華商報
相關熱詞搜索: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