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5月16日,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穆迪(Moody’s Ratings)宣布將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從Aaa下調至Aa1,同時將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從負面調整為穩定。
這家擁有116年歷史的評級機構解釋稱,評級下調“反映了十多年來美國政府債務和利息支付率的上升,且該比率顯著高于評級類似的主權國家。”
“雖然我們承認美國擁有強大的經濟和金融實力,但我們認為這些實力已無法完全抵消財政指標的下滑。”穆迪在新聞稿中寫道。
至此,全球三大評級機構對美國的主權信用評級保持一致,均給予美國第二高評級。此前,標準普爾于2011年8月將美國評級從AAA下調至AA ,惠譽評級也于2023年8月將美國評級從AAA下調至AA 。
一般而言,下調主權信用評級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該國國債收益率,以反映更高的風險,并可能抑制投資者對包括美股在內的美元資產的情緒。
消息公布后,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一度升至4.49%。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1年標普調降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后,引發全球股市動蕩,美股三大股指狂瀉,單日跌幅達5%-7%。然而,在避險情緒和對當時歐債危機的擔憂下,投資者涌入避險資產,并導致被降級的美國國債價格上漲,美元兌歐元和英鎊升值。
誠然,一些投資者認為,此次穆迪降級恐加劇近期貿易戰對美元和美債特殊地位的損害,甚至推高基準10年期美債收益率突破4.5%,并拖累美國經濟增長和市場情緒。
巨額赤字
穆迪認為,歷屆美國政府和國會卻都未能扭轉美國巨額財政赤字和利息成本上升的趨勢。
該機構預計,未來十年,鑒于福利支出增加而政府收入基本持平,美國的財政赤字將進一步擴大。同時,持續的巨額財政赤字又反過來加重政府的債務和利息負擔。無論是與自身歷史記錄或與其他高評級主權國家相比,美國的財政表現可能會惡化。
“我們預計聯邦赤字將進一步擴大,至2035年將達到GDP的近9%,高于2024年的6.4%,主要原因是債務利息支出增加、福利支出增加以及收入產生率相對較低。”穆迪在新聞稿中寫道,“我們預計,到2035年,聯邦債務負擔將升至GDP的134%左右,而2024年這一比例為98%。”
共和黨財政提案遇阻
同日,由于在醫療補助、清潔能源稅收減免和預算赤字方面的分歧難以彌合,國會共和黨的預算和稅收提案未能在眾議院預算委員會獲得通過。共和黨原計劃在5月26日前將提案送至眾議院全體表決,并于7月4日前送交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
根據眾議院共和黨的預算框架,議員們承諾削減1.5萬億美元的開支并采取其他削減赤字的政策,并力爭在十年內將減稅額控制在4萬億美元以下。
不過,穆迪認為,目前正在審議的財政提案無法在長期內帶來支出和赤字的大幅削減。
該機構預計,如果不對稅收和支出進行調整,美國在預算上靈活性有限。據測算,包括利息支出在內的強制性支出占總支出比重,將從2024年的約73%上升到2035年的約78%。在基準情景預測下,若2017年《減稅與就業法案》得以延長,這將在未來十年增加約4萬億美元的聯邦財政基本赤字(不包括利息支出)。
國會議員對于穆迪降級事件迅速做出表態。
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主席、共和黨眾議員弗倫奇·希爾(French Hill)表示,此次降級“強烈提醒我們,我們國家的財政狀況并不正常”。他表示,眾議院共和黨人“致力于采取措施恢復財政穩定,解決債務的結構性驅動因素,并營造有利于增長的經濟環境。”
眾議院預算委員會主席、民主黨眾議員布倫丹·博伊爾(Brendan Boyle)表示:“此次降級是一個直接的警告:我們的財政前景正在惡化,而眾議院共和黨人決心讓情況雪上加霜。問題在于共和黨人是否準備好意識到他們正在造成的損害。”
展望“穩定”
在調降美國主權信用評級的同時,穆迪將信用評級展望從負面調整為穩定,并表示這一展望反映了Aa1的均衡風險。
穆迪認為,不論是從美國經濟規模、韌性和活力,以及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來看,美國仍保持著卓越的信用優勢。
盡管近幾個月來政策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穆迪預計在政策獨立的美聯儲領導下,美國有望長期推行高效的貨幣政策。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