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武漢市“建設支點當好龍頭”系列形勢政策宣傳教育活動啟動儀式在武漢市創新發展研究院舉行。活動現場,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李德仁,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名譽院長陳孝平,全國先進工作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學東通過視頻對活動的啟動表示祝賀,并寄語武漢:讓科技創新成為重塑武漢之“重”的硬核力量。

李德仁院士作視頻寄語。
“武漢要推動空天地海通導遙一體化時空智能學發展 為新時代富國、強軍、利民作出新貢獻”
“支點建設,關鍵在科技創新。”李德仁認為,測繪遙感作為人類認知地球和環境的重要科技手段,能為各行各業發展提供基礎性、先導性支撐,而高精度衛星遙感更是當今世界大國競爭的戰略制高點,要讓科技創新成為重塑武漢之“重”的硬核力量。他希望,武漢創新空天地海通導遙一體化發展,推動人工智能形成新的時空智能學,為新時代富國、強軍、利民作出新的貢獻。

陳孝平院士作視頻寄語。
陳孝平則將城市發展與醫學科研巧妙類比。他指出,一座城市的崛起,恰似攻克復雜病癥的過程,需要匯聚高校、企業、科研機構等多方智慧,一步一個腳印尋求突破。而武漢擁有眾多高校和國家級科研平臺,這些資源正是武漢發展的底氣所在,也是協同創新的堅實基礎。

陳學東院士作視頻寄語。
“通過持續深化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武漢必將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更大作為。”陳學東表示,武漢科技創新資源豐富,完全有能力打造支撐國家發展的“硬核科技力量”。
“武漢正以數字蝶變煥發新生,必將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更大作為”
李德仁表示,近年來武漢在北斗導航應用、城市空間智能、數字孿生技術等領域持續攻關,取得了一批突破性成果,作為建設中的國家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和中部唯一的超大城市,必須也一定能扛起龍頭責任。
陳孝平說,武漢正以數字蝶變煥發新生,依托全國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科研平臺,面向國家戰略需求,鍛造支撐大國崛起的“硬核脊梁”,必將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更大作為,為實施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作出示范引領。
陳學東說道,近年來武漢科技創新能力持續提升,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蓬勃興起。他認為,武漢應進一步發揮科教資源優勢,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為中部崛起和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支撐。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