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0日是第26個“世界計量日”,今年也是《米制公約》簽署150周年。國際計量局(BIPM)和國際法制計量組織(OIML)共同確定2025年“世界計量日”全球主題為“計量順時代之需,應民生之盼”。

測量,在人類生活中無處不在、不可或缺,從商品交易到健康監測,再至對周圍的觀察和理解,還有對愛的計量。
今天上午九點,由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張駿教授團隊和成都市金牛區心社聯社會心理服務中心發起了“愛的計量”心理游園會,吸引了數百名群眾參加,記者看到精神康復者、休學青少年和自己的同學們、廣大市民共同完成諸如幸福值的計量、情緒價值的計量等心理療愈通關游戲。

科學賦能心靈:從“計量生命”到“積極生活”
本次活動以“國際計量日”為靈感,創新提出“心理計量”的概念,將科學計量工具與心理健康評估結合,引導公眾以積極心理學視角看待情緒波動。參與者可了解如何通過日常觀測與專業評估,科學應對生活中的壓力與挑戰,形成“正視高峰、接納回落”的健康心態。

“抑郁友好社區的建設,需要從‘疾病視角’轉向‘健康促進視角’。活動設計的每個環節都暗含心理學干預技術,但參與者感受到的只有游戲的樂趣和被接納的溫暖。”張駿教授告訴記者,每個家庭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計量愛,計量不是計較,科學地觀測一下和評估,愛少了還是太多了并且及時調整,才能夠找到愛的平衡。

愛是資產,也是負債,如何用最柔軟的方式去計量,去平衡關系,也許可以提醒我們重塑自身的精神肌理,從而保護好自己和他人的正能量。
【來源:四川觀察張藜凡】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