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經濟呈現向新向好態勢,為稅收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也要看到,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基礎還需要進一步穩固。要繼續強化支出的力度與進度,通過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最新發布的財政收支數據顯示,4月份全國稅收收入增長1.9%,月度增幅首次由負轉正。這一來之不易的成績單,表明在經濟頂住壓力、穩定增長的同時,稅收收入也逐步增長。
稅收是反映經濟運行的晴雨表。4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顯示,生產供給較快增長、國內需求穩步擴大,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指標均表現出色。4月份稅收收入“轉正”,與同期經濟表現吻合。
從具體稅種看,前4個月國內增值稅、國內消費稅、個人所得稅等幾大主要稅種同比增長,折射出經濟發展亮點。特別是第一大稅種增值稅與經濟運行以及商品和勞務的流通情況密切相關,其增長反映出市場日趨活躍,經濟動能上升。

從具體行業看,部分行業稅收維持良好表現,也給相關重要行業運行以及宏觀政策實施成效提供了實實在在的腳注。裝備制造業稅收保持較高增幅,反映出這一重要行業的良好發展態勢。在“兩新”政策加力擴圍和產業升級帶動下,4月份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8%,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5.9%。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加力擴圍,文旅消費需求持續釋放,促進了文化體育娛樂業稅收收入較快增長。
稅收政策與經濟運行互相作用,形成良性循環。稅務總局數據顯示,一季度現行支持科技創新和制造業發展的主要政策減稅降費及退稅達4241億元。在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等多方面措施綜合作用下,我國科技創新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高技術產業銷售收入、先進制造業銷售收入等增速表現亮眼。一減一增之間,反映出稅收政策對經濟運行的推動、促進作用。這些行業的發展,又帶來了更多稅源。
稅收收入實現月度“轉正”,這一增長態勢能否持續?一方面,我國經濟呈現向新向好態勢,為稅收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今年以來,全國財政收入累計降幅持續收窄,反映出總體增長的趨勢。另一方面,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基礎還需要進一步穩固,外部沖擊影響加大,不確定性增強,這些因素決定了延續稅收增長態勢需要加大宏觀政策實施力度,進一步穩增長擴內需,持續培育財源、稅源,使財政收入增長有更多源頭活水。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加緊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用好用足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從今年年初開始,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靠前實施,財政支出“快馬加鞭”。今年前4個月財政支出進度是2020年以來同期最快,向經濟運行與民生保障注入強勁動能。下一步,需要繼續強化支出的力度與進度,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超長期特別國債等發行使用,支持有關項目及早落地見效,更有力拉動消費和投資。通過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重點支持擴大內需、發展新質生產力等領域,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促進財政收入增長,還要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向改革要動力。特別是針對地方收支壓力較大的情況,圍繞增加地方自主財力,適當擴大地方稅收管理權限,深化地方附加稅改革研究,加快推進部分品目消費稅征收環節后移并下劃地方。此外,加強財政資源和預算統籌,提升財政管理系統化、精細化、標準化、法治化水平,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和政策效能。
經濟決定稅收,稅收反映、影響經濟。隨著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加力實施,我國經濟將展現出更強的活力,經濟增長與財政增收的良性循環也將更加暢通。(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曾金華)【編輯:劉陽禾】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