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5月28日早間,在第七次和第八次發射失敗之后,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在美國得克薩斯州進行了第九次試飛。在飛行過程中,星艦再次遭遇了意外的快速解體。SpaceX官方確認了飛船因失控啟動自毀程序,最終在印度洋上空解體。
這次飛行是14號超重型火箭助推器的第一次重復飛行。飛船的意外解體也意味著本次飛行沒有完成全部的既定的目標,包括驗證星艦飛船熱防護系統的可靠性、測試印度洋受控濺落技術、部署8顆模擬星鏈衛星等。
SpaceX的創始人馬斯克在X上表示,星艦按照計劃關閉了發動機,“相比上次飛行有了很大的改善”。與此同時,在上升過程中,隔熱瓦片也沒有明顯損壞。對于本次失敗,他表示,泄漏導致了滑行和再入階段主油箱壓力下降,“大量有用數據值得回顧”。通訊經理丹·胡特也在直播中說:“(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但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刻。”
馬斯克同時稱,SpaceX接下來三次飛行的節奏將會更快,大約每3-4周發射一次。
SpaceX的前兩次發射分別在今年1月和3月。在1月的第七次試飛中,盡管成功復現了“筷子夾火箭”,但星艦飛船在再入大氣層階段失控并自毀。3月的第八次試飛中,星艦飛船在空中解體爆炸。SpaceX的調查報告顯示,星艦事故最可能的根本原因可能是中央發動機遭遇硬件故障,導致推進劑意外混合和點燃。
“失敗的數據在某種程度上來看,比成功的數據還要重要,它能夠避免成功的偶然性。”萬聯證券投資顧問屈放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對于SpaceX來說,在發射過程中收集到的實際數據,仍然是寶貴的資源。”屈放表示,這也符合星艦“多發多試,錯了就改”的一貫打法。
正如SpaceX此前說的那樣,成功并非本次試飛的唯一目的,“今天的測試目標是將超重型火箭推向極限,為我們提供有關其性能的真實數據,這些數據將直接用于提升下一代助推器的性能”。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