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貿易不確定性加劇的背景下,歐洲港口正積極加強與中國港口的合作。
5月25日至30日,法國第一大港口集團HAROPA組織高級別商務代表團來華,先后到訪北京、寧波和上海,旨在加強海運貿易合作并吸引投資。
“中國是我們最大的商業合作伙伴。目前,我們集散的集裝箱中有三分之一來自中國。”HAROPA首席執行官羅謝(Beno?t Rochet)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根據訂單和港口數據,中歐及中法貿易量持續增長的信號非常積極。
根據海關總署數據,今年前4個月,歐盟為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貿易總值為1.78萬億元,增長1.1%。其中,中國對歐盟出口1.21萬億元,增長6.1%。
中法海上貿易連線
羅謝介紹,HAROPA港是法國最大的港口綜合體,在2012年由勒阿弗爾、魯昂和巴黎三大港口合并而成,是法國唯一的河海聯運港口,也是歐洲第四大港口。2024年集裝箱吞吐量超過1億噸,達310萬標箱,且數據仍在穩步上升。
其中,勒阿弗爾港是全球最大集裝箱船的掛靠港,魯昂港專注件雜貨與干散貨運輸,巴黎港則擁有6大多式聯運平臺及70個城市內河港口。
羅謝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與歐洲其他港口相比,區位和時效是其相對優勢。“這三大港口位于法國第一大消費集散地,也是歐洲第二大消費集散地。以200公里半徑計算,可以覆蓋2億消費人群,”他介紹,三大港口還毗鄰歐洲第一航空貨運樞紐戴高樂機場和全球最大的生鮮市場漢吉斯市場。
“我們從寧波港出發的直達航程比鹿特丹港和安特衛普港要快2-8天。此外,作為深海港,我們可全天候服務全球最大滿載船只,不受潮汐影響,并能通過多式聯運實現靈活運輸。”羅謝補充說。
羅謝稱,中國與HAROPA港的貨運往來量占據該港口集裝箱總運輸的近30%市場份額。“我們與中國的多個主要港口建立了合作關系,包括上海港、寧波港、深圳港、青島港、天津港和廈門港等。去年,中法之間的集裝箱往來數量超過65萬,且貿易量持續增長。”他稱,HAROPA港不僅是谷物和葡萄酒、烈酒的主要出口中心,也是領先的內陸港口,還是中國新家具、家電、電子產品、紡織品和皮革家具等商品進口的首選門戶。
其中,2024年,中國到HAROPA港的貨運量為57萬標準箱,主要商品為工業制成品(32%)和機械及非滾動部件(29%)。從HAROPA港向中國運輸的產品約為9.2萬標準箱,主要為木材(19%)和生鮮食品(18%)。
中歐加強綠色港口合作
5月27日,在寧波舉辦的第十屆“海上絲綢之路港口國際合作論壇”上,法國HAROPA港口集團與寧波-舟山港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多式聯運、綠色物流、數字化轉型和港口智慧化等領域深化合作。
HAROPA港國際與歐洲戰略發展總裁維爾西格里奧(Cédric Virciglio)稱,雙方將致力于在數字化領域加強協作,以更好地連接和整合系統,從而顯著縮短交付時間。“我們與寧波港的許多合作都圍繞電商產品展開,因為從寧波港發出的很多貨物都來自電商平臺。因此,我們希望通過更多創新方式,徹底改變現有的電商貨運模式,將更多運輸從空運轉向海運。這將使我們能夠大幅提高吞吐量,同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他說。
海運綠色化也是雙方合作的重點之一。2024年5月,中法簽署關于就生物多樣性與海洋加強合作的聯合聲明,提出將加強海運綠色化領域合作,希望在提高船舶及港口能源效率和能源轉型方面進行合作,推進航運業溫室氣體減排工作。法國已經簽署《克萊德班克宣言》,以建立“綠色航運走廊”,即通過發展能源來源、基礎設施和零排放船舶,在兩個或多個港口間形成脫碳航線。
羅謝稱,當前,海運業專注于通過創新減少碳排放,實現脫碳目標。其中一個關鍵問題是如何優化燃料使用。“目前,我們特別重視液化天然氣(LNG)的應用,同時與多家能源企業展開合作,共同探索未來新能源如何更有效地降低排放。此外,許多海運公司開始更充分地利用風能,例如通過優化船帆設計來提高風能使用效率。”他介紹。
此外,為了進一步推動創新,海運行業在航程規劃上也進行了突破。通過整合分析風向、潮汐、水流等參數,海運公司能更精準地控制和管理航速,從而更好地實現減排目標。
“為了減少排放,許多海運公司在停靠港口時選擇關閉發動機,轉而使用電能充電。為此,港口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建設充電設施。例如,Haropa港口公司已在所有內河航線(包括貨運和客運)上建立了此類充電裝置。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我們需要加大投入并深化合作。這也正是我們選擇與寧波港簽署合作協議的重要原因。”羅謝表示。
據新華社報道,27日,寧波舟山港還分別與德國漢堡港、威廉港和西班牙瓦倫西亞港3座歐洲樞紐港口,簽署綠色航運走廊建設協議,計劃建設3條綠色航運走廊,助推中歐港口深化低碳合作。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