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創新藥板塊強勢回歸,概念股繼續上漲。
5月29日,創新藥板塊多只個股掀起漲停潮。舒泰神(300204.SZ)以20%漲停,股價刷新近三年新高,睿智醫藥(300149.SZ)、益方生物(688382.SH)均收漲20%,華森制藥(002907.SZ)則實現三連板。
港股市場也同步走強。當天,藥明巨諾(02126.HK)收漲19.88%,藥明生物(02269.HK)、微創醫療(00853.HK)均漲超10%,多只創新藥ETF年內漲幅突破30%,港股創新藥ETF漲超40%,領跑同類產品。
華寶基金經理齊震分析稱,國內市場歷經近十年的研發,國產創新藥進入集中上市期。同時,得益于全鏈條支持政策、商業醫療保險發展等帶來的支付邊際改善,有望推動創新藥的商業化進程持續超出市場預期。此外,自今年開始,海外授權新藥的國際多中心臨床數據將陸續公布,臨床數據被驗證,將進一步抬升企業估值。
創新藥ETF大漲,資金情緒現分歧
今年以來,醫藥板塊上漲帶動創新藥ETF集體反彈,港股創新藥ETF漲勢更為明顯。
據Wind統計,截至5月29日,年內漲幅超過20%的醫藥ETF有16只,其中14只為港股創新藥ETF,還5只港股創新藥ETF年內漲幅超40%。此外,多只名稱中帶有“創新藥” “醫療”“生物科技”的ETF年內漲幅也超過了20%。
目前,年內漲幅第一的是恒生創新藥ETF,最新場內流通份額僅3.65億份。包括該產品在內,漲幅前十的醫藥ETF中,有5只份額不足5億份。而份額超過百億份的醫藥ETF中,廣發中證香港創新藥ETF上漲勢頭較強,達到40.5%;規模最大的易方達滬深300醫藥衛生ETF年內漲幅則只有3%。
不同的醫藥ETF,也呈現分化趨勢,部分產品被爆買,也有漲幅較大的產品遭遇大額凈流出。
公開數據顯示,目前,漲幅居前的創新藥ETF中,工銀港股通創新藥ETF、匯添富國證港股通創新藥ETF年內凈流入額分別為24.3億元、23.1億元。而易方達滬深300醫藥衛生ETF,則是年內凈流出額最多的產品,金額達到25億元。此外,華夏恒生生物科技ETF、銀華中證創新藥產業ETF、廣發中證香港創新藥ETF年內凈流出額均超過12億元。
一位醫藥行業券商分析師稱, 2025年上半年,醫藥板塊得益于集采等政策趨勢優化、AI產業賦能等利好因素推動,表現出過去三年以來最好的收益。當前,醫藥創新進入收獲期,預計下半年醫療健康產業的業績和估值修復趨勢將較為確定,分化也將更加明顯。
熱度能否持續?
過去幾年,醫藥板塊跌幅較大。但今年二季度以來,板塊反彈明顯。
5月19日25日的一周,創新藥ETF單周飆漲8%以上,港股通創新藥ETF、創新藥ETF、醫療保健ETF漲幅居前,26日以來接力漲勢,5只創新藥ETF一周內累計漲幅超過5%。
ASCO(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會召開在即,成為行業關注度升溫的一大因素。中信證券分析稱,國產創新藥臨床數據密集披露,共有71項原創性研究成果入選會議發言環節,標志著中國藥企正快速走向創新研發的國際前列,帶動市場情緒回暖。
目前,已有基金經理加倉買入。長城醫藥產業精選基金經理梁福睿近日在給持有人的信中表示,5月13日起開啟每周定投計劃。梁福睿分析,出海、政策、研發創新是創新藥今年的三重利好。短期內出海方面可能受到情緒影響,長期看國產創新藥出海受美國擾動或有限。
多重利好之下,創新藥行情能否持續?
國信證券認為,創新藥板塊近年來展現出顯著的投資價值,主要得益于臨床研究和藥物開發領域的持續突破。從2025年ASCO年會公布的多項國產創新藥研究成果來看,多個具有同類首創或同類最佳潛力的分子正在進入關鍵臨床階段,部分已顯示出優異的療效數據。
政策面上,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數據顯示,5月以來,6款國產創新藥成功獲批上市,涵蓋了糖尿病、腫瘤、流感等多個重要治療領域,為我國醫藥產業注入了強大的發展動力。
不過,業內人士也提醒,今年醫藥板塊是結構性上漲,主要漲幅聚焦在創新藥領域,行業短期估值壓力仍存,部分企業盈利兌現能力仍待觀察。
諾安精選價值基金經理唐晨認為,一個創新藥本身的臨床數據、競品的數據、對外授權進程、臨床效率、銷售爬坡能力、政策影響、前沿技術落地等等,統統是非線性的變量,這些都是創新藥高波動特征的原因。
行業風險方面,中信證券提到,仍需關注產品商業化銷售、藥品的研發速度不及預期或者研發失敗。此外同適應癥/同靶點產品競爭加劇,行業面臨政策和國際市場不確定性風險。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