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美國科技股從2022年的“盈利危機”和“裁員潮”中意外復蘇,以GPT為代表的AI大模型推動了美股狂飆的浪潮,并觸發了英偉達等科技公司股價創下歷史新高。
截至2023年最后第二周收盤,包括蘋果、谷歌、微軟、亞馬遜、Meta、英偉達、特斯拉在內的7家科技公司市值總計超過12萬億,較今年6月30日的市值增加了三分之一。同時,七大科技巨頭在標普500指數中的總權重達到創紀錄的30%左右,這幾乎是五年前的兩倍。
市場迫切想知道明年美國科技股能否繼續打破紀錄。法國興業銀行全球策略師Albert Edwards指出,美國科技行業的不穩定性可能成為明年經濟最大的“黑天鵝”。
2023年,英偉達創下了市值的里程碑,該公司于今年5月30日首次市值突破1萬億美元,成為美股有史以來首個市值達到1萬億美元的芯片公司,創造了歷史。
今年以來,英偉達股價累計漲幅超過230%,成為美國“七大科技巨頭”(Magnificent Seven)中股價表現最好的。推動該公司股價上漲的是AI大模型背后所需的芯片算力。該公司今年銷售額有望首次突破300億美元。
股價表現僅次于英偉達的是Facebook母公司Meta,該公司股價今年累計上漲超過190%。Meta股價的上漲也受到人工智能方面持續投入的提振,該公司的Llama人工智能大模型直接對標OpenAI的GPT。Meta也成功從此前的“裁員潮”中重新找到前進方向。
科技大亨馬斯克的電動車公司特斯拉今年股價累計漲幅超過100%。市場對特斯拉的投資也部分受益于該公司在人形機器人等AI領域的進展。在今年5月召開的特斯拉股東大會上,馬斯克稱特斯拉正在開發的人形機器人“擎天柱”(Optimus)未來將能夠在特斯拉的高級輔助駕駛系統軟件和計算機上運行。他相信,特斯拉“大部分的長期價值”最終將來自Optimus。
蘋果公司股價今年也創下里程碑,于6月30日首次收盤市值突破3萬億美元,也是美國首家市值突破3萬億美元的公司,并于7月31日創下歷史新高。該公司今年股價累計漲幅接近50%。在不確定的經濟環境下,蘋果股票投資仍被視為投資者的“堡壘”。
作為為AI提供數據中心支撐的云服務商,微軟、亞馬遜和谷歌今年的股價也受益于AI需求推動的數據中心業務的增長。亞馬遜今年股價漲幅超過80%,谷歌和微軟漲幅也達到60%左右。
在2024年到來之際,投資人希望了解明年美國科技行業是否仍然能夠成為帶動經濟上升的引擎。對此,法興銀行持悲觀態度。
法興全球策略師Albert Edwards在2023年發布的最后一篇《全球策略周報》中,對可能在2024年震撼全球金融市場的潛在變數發出了預警。
報告中,Edwards集中分析了美國科技行業的不穩定性以及其對整體市場的潛在影響。他警告稱,2024年的最大意外,可能是美國科技泡沫破滅,這可能將整個美國市場拖入衰退。
從市盈率指標來看,這些科技巨頭的估值仍然非常高。機構匯編的數據顯示,納斯達克指數未來12個月的預期市盈率約為25倍。雖然這比2020年曾經觸及的30倍市盈率的歷史峰值有所下降,但遠高于過去20年間19倍的平均市盈率。
不過摩根士丹利與法興銀行持有不同觀點。該券商表示,美股明年可能會繼續上漲,這是因為投資人仍會追加他們對科技公司的押注。摩根士丹利指出,標準普爾500指數目前幾乎回到了2022年初的水平,“科技七巨頭”可能會在2024年繼續上漲,因為這些公司的盈利表現非常好,預計明年將回購大量股票。不過該機構分析認為,美股可能會在明年年底前出現回調。
以蘋果公司為例,一位持有蘋果公司股票的投資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蘋果公司擁有大量現金流,iPhone是目前全球利潤率最高的手機產品,蘋果公司還有強大的股東回報計劃,這些都使得該公司股價堅挺。我仍然看好明年美國科技股的漲勢。”
也有市場人士指出,今年推動美股上漲的是AI大模型浪潮中“害怕錯過機會”(FOMO)的投資邏輯,隨著對AI大模型的監管趨緊,一些投資人可能會發現大模型難以變現。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