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增長承壓,擔當穩增長重任的財政政策備受市場關注,而明年積極財政政策細節進一步清晰。
12月21日至22日,全國財政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明確,2024年要強化宏觀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適度加力、提質增效。
會議稱,適度加力,主要是保持適當支出強度,釋放積極信號;合理安排政府投資規模,發揮好帶動放大效應;加大均衡性轉移支付力度,兜牢基層“三保”底線;優化調整稅費政策,提高精準性和針對性。
會議指出,提質增效,主要是在落實過緊日子要求、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強化績效管理、嚴肅財經紀律、增強財政可持續性、強化政策協同六個方面下功夫,推進財政管理法治化、科學化、標準化、規范化,把同樣的錢花出更大的成效。
中國財政學會副秘書長馮俏彬告訴第一財經,此次全國財政工作會議是在落實不久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相關部署,來做好明年財政工作。明年積極財政政策適度加力,提質增效,跟今年相關提法基本一致,這也說明明年依然是疫情之后經濟恢復期,需要財政政策等發力支持經濟更好地復蘇。
財政部部長藍佛安此前公開表示,明年財政部門將統籌運用各項財稅政策工具,實施好積極的財政政策。“適度加力”主要是適度加大支出規模,支撐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包括科學確定赤字率和赤字規模、合理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等。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告訴第一財經,明年保持適當財政支出強度,是當前宏觀經濟形勢的需要。當前中國經濟形勢總體持續恢復,但恢復的基礎仍不牢固,總需求不足、微觀主體不振的問題依然存在,因此需要適度的力度。一方面從實體經濟的角度看,可以擴大總需求、防范化解經濟社會風險,另一方面從預期和信心的角度看,可增強居民和企業的信心,促進其擴大消費和投資。
“明年財政支出總量會比今年適度增加,預計明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增速不會低于今年。”馮俏彬說。
近期多位接受第一財經采訪的專家預計,明年財政赤字率有望繼續突破3%,地方政府新增專項債券規模預計在4萬億元左右。
財政赤字率突破3%被視為財政更加積極的重要信號。此次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也強調了明年保持適當支出強度,釋放積極信號,這是否意味著明年財政赤字率突破3%?
羅志恒分析,釋放積極信號與赤字率突破3%本身并無直接關聯,確保財政支出力度的因素取決于兩個:其一是收入端的稅收增長、資源資產盤活和房地產形勢決定的相關收入,其二是融資端或者債務端的赤字、專項債和特別國債規模之和。
“由此可見,赤字規模、赤字率只是影響支出力度的因素之一,而非決定性因素,支出力度可以更加依賴于盤活資產資源,也可以依賴于專項債,也可以依賴于房地產形勢恢復帶來的相關收入。當然,赤字率突破3%在當前的形勢下更多是信號意義,也是宏觀調控要重視的方向,即預期引導。從這個角度講,適度突破3%對經濟恢復是有利的,是積極的。”羅志恒說。
經過連續多年的大規模減稅降費,中國宏觀稅負已經降至合理區間,宏觀稅負從此前的降低轉向穩定,減稅降費從此前普惠性、大規模轉向了結構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明年落實好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重點支持科技創新和制造業發展。上述全國財政工作會議強調,明年優化調整稅費政策,提高精準性和針對性。
羅志恒表示,這意味著未來的減稅降費將從數量規模型轉向效率效果型,從普惠式減稅降費到結構性減稅降費,更加側重服務于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包括支持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等有利于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助力新發展格局構建的領域。
“同時對于一些高污染高耗能,不利于綠色發展的行業產業可以適當通過消費稅擴圍進行適當規范;對于過去一些好的做法,可以適當制度化,增強制度的可預期性。”羅志恒說。
明年財政政策除了適度加力外,也再次強調了提質增效。
馮俏彬認為,在財政收支緊平衡狀態下,做好明年財政工作的關鍵是提質增效,即需要通過加強管理等舉措,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而這并不容易。
羅志恒表示,提質增效是近年來財政政策一貫的基調,與近年來財政形勢緊平衡有較大關系,也是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提質增效最主要的方式是優化支出結構、提高支出績效管理水平,同時政策的協調性更加重要,尤其要避免政策間的合成謬誤。
他認為,增強政策的協調性就是避免以下現象:收縮性的非經濟政策極可能沖擊財政政策的效果、超出財力的非財政政策(超前承諾)導致財政不可持續、“亂罰款亂收費”的不規范性財政行為弱化減稅降費財政政策的效果。
根據財政部數據,今年前11個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和全國政府性基金支出合計約32.2萬億元。
一年三四十萬億財政支出,重點在哪?
此次全國財政工作會議強調,2024年積極的財政政策要聚焦高質量發展,著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重點做好八方面工作。
這分別是支持加快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支持擴大國內需求;支持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持抓好“三農”工作;支持推進城鄉融合、區域協調發展;支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比如,在明年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將實施好就業優先政策,多渠道支持企業穩崗擴崗、個人創業就業。完善醫療衛生保障制度,著力減輕人民群眾看病就醫負擔。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深入實施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制度。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