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墻面與地面:觀察墻面是否有裂縫(尤其是貫穿性裂縫,可能涉及結構問題)、空鼓(用小錘輕敲,聲音空洞為空鼓,需標記位置)、掉皮或返潮痕跡(返潮可能是防水失效或墻體滲水);地面查看是否平整(用水平儀或靠尺檢測,縫隙過大易導致后期地板起翹),有無開裂、起砂(用手搓地面,掉砂嚴重說明混凝土強度不足),重點檢查墻角陰陽角是否垂直(可用直角尺測量,不垂直影響后期裝修美觀)。
2、查門窗質量:開關門窗時感受是否順暢,無卡頓、異響,關閉后檢查密封性(可在縫隙處塞紙條,拉動紙條無松動,說明密封良好,避免漏風漏雨);查看門窗框與墻體連接處是否有縫隙(縫隙過大可能未做好密封,易滲水),玻璃有無劃痕、破損,五金件(如合頁、把手)是否牢固,開啟閉合無松動。
3、驗水電與管道:打開所有水龍頭,觀察水流是否順暢、水壓是否穩定(水壓不足可能是管道堵塞或供水問題),關閉后檢查水龍頭是否滴水(避免后期漏水浪費);用驗電筆測試所有插座是否通電,開關能否正常控制燈具(確保電路無故障),查看配電箱內接線是否整齊;檢查廚房、衛生間、陽臺的管道(如排水管、燃氣管),有無生銹、破損,接口處是否密封(可觀察接口周邊有無水漬,判斷是否滲漏),打開排水口,倒水測試排水速度(排水慢可能是管道堵塞)。
4、測防水情況:衛生間、陽臺、廚房是防水重點區域,可要求房東或開發商做閉水試驗(地面注水2-3厘米,靜置24-48小時),之后到樓下對應區域查看天花板、墻面是否有滲水、滴水、墻皮返潮起鼓痕跡(若樓下已裝修,可詢問住戶是否有過滲水問題);若無法做閉水試驗,可觀察本區域地面、墻面是否有水印、霉斑(尤其墻角、管道根部,是易滲漏部位)。
5、檢查結構細節:查看房屋承重墻體(通常厚度超過24厘米,非承重墻較薄)有無拆改痕跡(如墻面有明顯開鑿、裂縫,或出現新的門洞,可能破壞結構安全);觀察梁、柱等承重構件,表面是否平整、無裂縫(梁體出現橫向裂縫可能存在安全隱患);對于頂樓房屋,重點檢查屋頂是否有滲水痕跡(如天花板角落、煙道周邊有無水漬、霉斑),屋頂隔熱層是否完好(可詢問頂樓住戶夏季室內溫度是否過高,判斷隔熱效果)。
6、關注隔音與通風:在室內正常說話,到室外或隔壁房間聽聲音傳播情況(隔音差影響居住體驗),也可關閉門窗,感受室外噪音是否明顯傳入;檢查窗戶、陽臺開啟后,室內空氣流通是否順暢(通風差易導致室內潮濕、異味),尤其衛生間、廚房,需確認有無排氣孔(無排氣孔易積累濕氣和油煙)。
驗房時發現房屋質量問題應該如何解決
1、明確問題并保留證據:仔細檢查房屋,確定質量問題的具體情況,如墻面裂縫、地面空鼓、漏水等。同時,通過拍照、錄像、文字記錄等方式,詳細記錄質量問題的位置、程度等信息,還可要求開發商對有質量問題的部位予以書面確認并加蓋公章,保留好驗房手續復印件。
2、及時通知開發商:在驗房后的合理期限內,以書面形式向開發商明確告知發現的質量問題,如發送快遞、郵件等,并保留通知的相關證據,如快遞單、郵件截圖等。
3、要求開發商整改:書面要求開發商對質量問題進行整改,明確整改的期限和標準。在整改過程中,密切關注整改進度,定期與開發商溝通,了解整改情況,如發現整改不符合要求,應及時提出異議。
4、協商賠償事宜:如果質量問題較為嚴重,影響到房屋的正常使用或價值,可與開發商協商賠償事宜,如要求開發商降低房價、賠償損失等。協商過程中,應保留好相關的溝通記錄和證據。
5、申請第三方檢測:若與開發商對質量問題存在爭議,可申請專業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對房屋質量進行檢測,以確定質量問題的性質和程度,為后續維權提供依據。
6、尋求行政部門幫助:如果開發商拒絕處理或處理結果不滿意,可以向當地房地產管理部門、建設工程質量監督部門等反映情況,請求行政部門介入協調處理。
7、提起訴訟:如與開發商協商不成,可向人民法院起訴開發商,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