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 曦 □ 黃芷凌
近日,“‘包掛’是成年人不想長大的信號”這一話題登上微博熱搜,引發廣泛討論。今年以來,“包掛”熱度不斷上升:社交媒體上,與“包掛”相關的話題瀏覽量破億次;在地鐵或街頭,隨處可見年輕人的包上懸掛著各式各樣的玩偶掛件。記者調查發現,“包掛”這一小裝飾品,如今不僅成為一種時尚符號,更承載著年輕人的情感寄托。
9月7日,記者走進北京朝陽合生匯商場,看到多家潮玩店內,可愛風、搞怪風等不同風格的“包掛”琳瑯滿目,吸引許多消費者駐足選購。

圖為消費者正在選購“包掛”。 黃芷凌 攝
在新開業的三麗鷗門店里,26歲的潘女士正在一整面“包掛”墻前仔細挑選心儀的款式。此時,她的購物籃里已經有兩個“包掛”。“這個是玉桂狗,這個是庫洛米。”她向記者介紹道,“把它們掛在包上,就能隨時看到我的‘崽崽’了。尤其是工作壓力大的時候瞧上一眼,心情會好很多。”
像潘女士這樣,將“包掛”視為隨身“伙伴”的消費者并不少見。27歲的伊伊(化名)最近迷上了迪士尼IP可琦安(昵稱“餅餅”),收集了包括玩偶、“包掛”在內的系列周邊。她表示:“與玩偶相比,‘包掛’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隨身攜帶。就算我不在家,也能隨時隨地看到餅餅。”
在微博話題“‘包掛’是成年人不想長大的信號”下,“生活里總少不了磕磕碰碰,更需要一些柔軟又暖心的陪伴。”“把喜歡的卡通角色掛在通勤包上,就算擠地鐵也覺得充實。”等評論也收獲了不少點贊。
當原本擺在桌面上的玩偶,變成每天帶在身邊的“包掛”,它們不僅提供了心理上的安慰,也彰顯著消費者的興趣與審美,成為一種看得見的“身份標簽”。
據小熊漢斯北京合生匯店的店員介紹,這些單價在89—159元之間的“包掛”深受年輕群體喜愛。“很多顧客甚至會一次選購多個款式,只為了搭配不同的心情和場合。”該店員說。

圖為商場售賣的包掛。 黃芷凌 攝
正在酷樂潮玩北京合生匯店挑選“包掛”的張女士告訴記者:“每當完成一個小目標,我會在包上掛一個笑臉玩偶;遇到難題時,可能會選一個皺眉款的。有時碰到陌生人背著同款IP‘包掛’,相視一笑間,仿佛‘對上了暗號’。”
憑借治愈情緒與彰顯個性的特質,小小“包掛”撬動了年輕消費市場,成為潮玩行業新的增長點。
8月28日晚10時,泡泡瑪特“THE MONSTERS心底密碼系列”搪膠毛絨掛件盲盒正式開售。據媒體監測,該系列在泡泡瑪特淘寶及抖音官方旗艦店開售僅10分鐘,銷量便突破47萬份。在泡泡瑪特北京合生匯店,記者看到,該系列掛件被陳列于入口處最顯眼的展臺,吸引不少消費者拍照打卡與選購。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互聯網經濟研究室主任李勇堅認為,“包掛”的流行反映了新一代消費群體消費邏輯的轉變。他指出,“包掛”比包包本身具有更高的自由度,能更充分地彰顯個性,本質上是一種情緒性的消費。同時,消費者通過這些具有情緒表達功能的物品,更容易識別出具有相似價值觀的群體,從而形成新的社交圈層與社交模式。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市場上也出現了一些投機現象。據伊伊觀察,某些迪士尼“包掛”一上新,便有人大肆搶購預測中的熱門款式,囤貨后再高價轉賣。記者在某二手交易平臺上看到,不少“黃牛”曬出官方銷售平臺顯示“已售罄”的熱門“包掛”,且價格較原價溢價數倍。“換包的速度,遠遠跟不上‘包掛’更新的速度,并且有的‘包掛’被炒得太貴,其實多等一等價格自然會回落到正常區間,不用加錢購買。”伊伊提示道。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