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徐艷
“千言萬語道不盡感激,是你們在危急時刻伸出援手,用專業與溫暖守護了我們全家的希望……”近日,在日照市人民醫院骨科病房內,患者劉先生(化名)及家屬將一封字跡工整的手寫感謝信與一面印著“醫德高尚暖人心 醫術精湛傳美名”的錦旗,送到骨科醫護團隊手中。這封飽含真情的信和錦旗,背后藏著一段跨越“患者救治”與“家屬急救”的雙向奔赴的醫患故事。


時間回溯到上月,劉先生因骨科疾病入住日照市人民醫院骨科,本以為將在醫護人員的照料下安心接受治療,一場意外卻突然打破了平靜。彼時,劉先生剛完成手術不久,家屬始終守在病床前悉心照料。某天午后,正在病房內整理物品的家屬突然面色蒼白、意識模糊,隨即癱倒在地,情況危急。
“當時我躺在病床上,眼睜睜看著家人倒下,腦子一片空白,只知道喊‘救命’!”回憶起當時的場景,劉先生仍心有余悸。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正在隔壁病房查房的護士李湘宏聽到呼救聲,立即飛奔過來。憑借多年臨床護理經驗,李湘宏快速判斷家屬情況異常,一邊輕聲安撫慌亂的劉先生,一邊迅速按下緊急呼叫鈴。
接到通知的醫生程凱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初步檢查后懷疑家屬可能突發腦血管疾病,“必須馬上送急診科!”程凱當機立斷,與李湘宏一同小心翼翼地將家屬抬上車。途中,程凱持續觀察家屬生命體征,不斷與急診科溝通病情,為后續搶救做好準備;李湘宏則緊緊握著家屬的手,輕聲鼓勵,緩解其緊張情緒。
從骨科病房到急診科的短短幾百米路程,醫護人員爭分奪秒,用最快速度完成了轉運。得益于李湘宏的及時發現、程凱的高效處置,以及急診科團隊的無縫銜接,家屬被迅速確診為“急性腦溢血”并得到緊急救治,最終轉危為安。“如果再晚幾分鐘,后果不堪設想,是骨科的醫護人員給了我們家人第二次生命!”事后,劉先生的家屬多次哽咽著表達感謝。
化解了家屬的危機,骨科醫護團隊又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劉先生的治療與康復中。主管醫生管西亮副主任醫師、秦緒棟主治醫師深知,經歷了家屬的突發意外,劉先生的心理狀態和治療信心都受到了影響。為此,兩位醫生每次查房時,都會特意多留半小時,一邊細致檢查劉先生的手術切口愈合情況、肢體活動能力,一邊耐心傾聽他的顧慮。
“您的骨折部位恢復得很順利,今天可以適當增加關節活動度,但要注意力度,我教您正確的鍛煉方法……”每次溝通,管西亮都會用通俗的語言解讀專業的檢查報告,將病情進展、治療方案一一講清;秦緒棟則會結合劉先生的恢復情況,調整康復計劃,還主動留下聯系方式,方便家屬隨時咨詢問題。“醫生們不僅醫術好,態度更沒話說,不管多晚發消息,總能很快得到回復,這讓我們心里特別踏實。”劉先生說。
護理團隊的細致照料,同樣讓劉先生及家屬倍感溫暖。護士長陳翠莉每天都會帶領護理團隊查房,從手術切口的消毒換藥,到術后飲食的營養搭配,再到康復訓練的動作指導,每個環節都細致入微。護士馬中洪發現劉先生因擔心家屬病情而食欲不佳,特意從家里帶來營養粥,耐心勸導他按時吃飯;護士肖娜、劉鑫雨、厲艷梅則會輪流陪劉先生聊天,分享康復案例,幫他重建治療信心。
“每天看到護士們笑著走進病房,問我‘今天感覺怎么樣’‘傷口疼不疼’,就像看到家人一樣親切。”劉先生說,在護理團隊的專業指導下,他的康復進度比預期更快,如今已經能夠借助輔助工具緩慢行走。
在日照市人民醫院,這樣的溫情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從急診室的爭分奪秒,到病房里的日夜守護;從醫生的精準診療,到護士的細致護理,醫護人員用仁心仁術踐行著“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讓醫患之間的溫暖與信任不斷傳遞,為更多患者及家庭帶去希望與幸福。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