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為促進可持續發展與智慧城市產學研用深度融合,2025年5月7日上午,由智慧城市(合肥)標準化研究院有限公司與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周瑋生教授合作建立的院士工作站,在位于合肥高新區的中國聲谷正式揭牌。未來,院士工作站將聚焦可持續發展城市與"雙碳技術"的科技創新與國際標準化研究,瞄準數字空間模型、城市系統仿真、雙碳技術、城市安全等領域,與國際知名大學、科研機構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培養國際科技人才。

為"雙碳"目標實現貢獻"安徽智慧"
安徽省院士工作站是由政府引導推動,以企事業單位為依托,以院士及其創新團隊為核心,以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的高層次協同創新平臺。
安徽省科學技術廳二級巡視員王孟忠表示,此次院士工作站揭牌,在智慧城市數字空間模型、城市仿真系統設計,以及促進合肥低碳城市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省科技廳將加大支持力度,為院士工作站推動科研成果轉化和企業跨越發展創造優越條件,營造良好環境。
近年來,安徽高度重視"雙碳"工作,將綠色低碳技術攻關作為科技創新的重點領域,全力支持可持續發展城市建設,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下一步,安徽將依托"可持續發展與雙碳技術院士工作站",強化關鍵技術攻關,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推動成果轉化應用,并依托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深化開放合作,為"雙碳"目標實現貢獻更多"安徽智慧"。

強強聯手 推動"雙碳技術"科技創新
當天,立命館大學名譽教授(特任教授)、京都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周瑋生作主題演講,分享"可持續城市與雙碳技術"前沿成果。周瑋生院士說,當前,世界城市可持續發展面臨很多挑戰,而院士工作站可以為此貢獻更多創新研究和實踐。

隨后,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智慧城市聯合實驗室、智慧城市(合肥)標準化研究院首席科學家萬碧玉博士介紹了"院士工作站工作計劃與研究項目"。院士工作站第一步將聚焦可持續發展城市的"安全與韌性"領域的研究,包含了自然災害模擬仿真、環境污染模擬仿真、建筑墻體外立面損傷智能檢測,城市生命線、交通、能源、建筑物等城市公共安全領域的智能化、智慧化的研究,以合肥為例開展"特大型城市"空天地一體化"安全韌性一張圖的研究"。

據了解,智慧城市(合肥)標準化研究院有限公司(SCSR)于2019年在中國聲谷成立,專注于智慧城市、城市科學領域的標準研究及應用,專業涵蓋空間信息、信息安全、城市仿真、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與城市運營等領域,目前已經發展成為支撐智慧城市及其相關領域發展的高級專業智庫,目前完成國際11項、國家標準7項,作為規劃牽頭單位參與合肥駱崗公園第十四屆國際園博園智慧園區項目,自主研發大規模城市仿真系統、標準查詢信息平臺、建筑物外立面智能機器人等產品服務智慧城市相關領域。
此次智慧城市(合肥)標準化研究院有限公司與周瑋生院士合作建立院士工作站,將集聚院士資源,利用高校院所及知名企業在量子、空間、信息技術和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的科研優勢,在可持續發展城市、智慧城市、國際合作與國際政策研究、雙碳技術等領域,推動雙碳技術的研發與應用,為可持續發展城市的建設提供科技支撐。
大皖新聞記者 項磊
編輯 許大鵬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