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第一財經記者獲悉,由上海市數據局指導,中企通信、上海電信、上海聯通、上海移動等七家龍頭企業共同發起的智能終端出海服務創新聯合體已經正式揭牌。第一財經記者采訪中企通信數據科學及創新高級總監詹東東后了解到,隨著中國智能終端出海形式不斷變化,企業在出海的過程中將會面臨本地化、安全保障等多個挑戰。
詹東東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當前中國智能終端出海已從單一產品出口邁向“產業鏈 商業模式”的全球化復制階段。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人形機器人等智慧終端已經成為了出海新勢力。根據IDC發布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廠商出海收入達到約95.8億元人民幣,商用服務機器人出海收入則為15.1億元。
相比于傳統的智能終端,如手機、平板等,機器人的出海更為復雜。“這類終端不僅涉及復雜的數據交互,還需與物理環境實時聯動。”詹東東指出,一旦這類終端遭受網絡攻擊,可能導致設備失控、數據泄露甚至物理環境破壞,企業需要注意安全隱患。
盡管行業還在發展早期,但人形機器人在海外的業務布局并不少。以國內頭部機器人公司宇樹科技為例,雖然沒有明確披露過宇樹海外市場的銷售情況,但宇樹相關的工作人員曾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宇樹四足機器人的全球市場占比達到60%-70%。在今年年初美國的CES(全球消費電子展)的展會現場,宇樹科技展臺的工作人員也表示樣機已經在當地全部售罄。
云深處相關負責人也曾透露,在過去的三年當中,云深處機器人產品的海外營收和業務占比都在增長。除了標準化的應用方案直接“遷移”至出海場景外,云深處也在進行本地化服務,與海外合作方共同解決部署、培訓和售后的問題。
中國機器人出海,除了賺錢,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企業能夠借助更多開發者的力量,來不斷完善、迭代自身的產品。”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袁帥向第一財經指出,部分機器人企業在向海外C端開發者售賣的時候,也會同步開源。開源使得代碼能夠被廣泛的開發者查看、使用和改進。不同背景、不同專業領域的開發者可以基于開源代碼進行二次開發和創新,從不同角度提出新的想法和解決方案。
根據此前官方公布數據,面向全球的開發者協作平臺GitHub在兩年前就已經有了1億名開發者。第一財經記者梳理看到,智元機器人、傅利葉、宇樹等國內的人形機器人企業均在GitHub上有開源項目。其中,智元的AgiBot World數據集已經在Github上下載量超過2萬次。
在機器人出海的過程當中,二次開發十分常見。如何保障這類智能終端設備在海外市場中的安全,是企業需要面臨的挑戰。“網絡攻擊存在明顯的不對稱性,黑客只需攻破一個漏洞即可成功,而企業需防御所有漏洞。”詹東東表示,隨著AI的發展,黑客的攻擊手段也在“進化”,例如利用AI生成釣魚郵件或攻擊代碼,傳統安全防護體系已難以應對。
作為智能終端出海服務創新聯合體的首批建設單位,中企通信推出了智能信息安全工具箱AIPenTest和智慧雙核心SIEM技術平臺。“用AI保護AI”,是詹東東認為保護智慧終端出海的核心理念。企業需要最大程度借助AI的自動化特質,通過設置計劃任務,按照一定的測試流程,讓AI安全工具箱自動去檢測網絡安全情況,并且需要借助工具智能化地自動收集企業網絡里產生的各種日志信息,并且實時盯著網絡的情況,及時應對。
詹東東強調,在新型智能終端出海的過程當中,數據就如同一個一個的小包裹,如何保證這些包裹的完整和安全傳輸,需要企業在數據傳輸的基礎設施建設上下功夫。根據中企通信提供數據,當前公司已覆蓋全球五大洲約160個國家和地區,在全球范圍內擁有近170個網絡服務節點。
“織密安全網,才是企業出海的安全閥。”詹東東說道。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