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厄瓜多爾白蝦、智利車厘子、巴西牛肉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中國消費者的餐桌上,不少人已經忘卻了這些拉美的特色產品,其實是漂洋過海半個地球來到中國的。
它們正是中拉經貿關系日益緊密的生動縮影。中國和拉美國家雖然在地理上相距遙遠,但雙方的經貿往來卻十分火熱。中國如今已是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第二大貿易伙伴,而與巴西這樣的地區大國,已維持第一大貿易伙伴關系多年。隨著近期雙方交往更加密切,中拉經貿關系也將得到進一步鞏固。
據新華社報道,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論壇(下稱“中拉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13日在北京成功舉行。會議通過了《中國-拉共體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北京宣言》和《中國-拉共體成員國重點領域合作共同行動計劃(2025-2027)》。雙方達成的三年合作項目超過100項。
這些合作項目很多指向了新興領域。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所長牛海彬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拉經貿合作當前正處于提質升級的態勢。他表示,中國在新質生產力領域,如新能源產業化和人工智能等方面取得顯著突破,加之企業出海意愿強烈,為雙方合作提供了新機遇。
牛海彬進一步分析稱,拉美國家對這些新興領域表現出濃厚興趣,希望深度參與第四次工業革命。而在選擇國際合作伙伴時,中拉雙方合作意愿強烈、開放度契合,使得中國成為拉美國家理想的合作伙伴。
拉美特色農產品
農產品一直是中拉雙邊經貿合作的亮點。
車厘子清甜可口,色澤紅潤,又恰好在歲末年初集中上市,進一步鞏固了其在中國市場中的地位。中國市場的新鮮車厘子絕大多數都來自南美的智利,從地理的角度來看,其實智利是距離中國最遠的國家之一。但距離并不能阻礙它在中國市場的熱銷。
智利出口促進總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車厘子出口額超過30.91億美元,其中有超九成發往中國。在旺盛消費需求的帶動下,如今智利已成為中國第二大鮮果進口來源國。
智利位于南半球,但正因為反季節的優勢,水果供應期恰好對應中國水果稀缺的冬季市場。中國本土櫻桃要到5、6月上市;同期,美國和土耳其這樣的車厘子供應國也處于冬季,無貨可供。因此,智利車厘子占據了“天時”的優勢。
占據“天時”優勢的拉美特色農產品,不僅僅有滿足口福的車厘子,還有豐富節日氣氛的鮮花。智利的鄰國秘魯,雖也出產車厘子,但近兩年,它的特色農產品秘魯朱頂紅蠟球在中國更為暢銷,吉祥的名字和美麗的花型,讓朱頂紅蠟球成為年宵花市場的“新寵”。
據新華社報道,專注培育高端朱頂紅花卉的秘魯農花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馬塞洛·弗洛雷斯說,中國消費市場龐大、購買力強,對高品質花卉產品的需求旺盛,近幾年,他們出口到中國的朱頂紅種球數量持續增長。
同一時期,來自厄瓜多爾的玫瑰也十分受追捧。去年5月1日,中國和厄瓜多爾自貿協定正式生效實施,厄瓜多爾玫瑰也乘著自貿協定的“東風”,贏得更多中國消費者青睞。按照關稅減讓安排,厄瓜多爾玫瑰鮮花出口至中國的關稅將在5年內由10%降至0;保鮮花關稅將在10年內由23%降至0。
時下中國的夏天即將到來,各色的清涼飲品將進入熱銷季,拉美產品當然也不會缺席。如今在上海已經能夠買到巴西的國民冷飲——巴西莓冰淇淋。“超級水果”巴西莓產自南美洲亞馬孫雨林,經常被做成冰淇淋。近幾年,巴西莓冰淇淋逐漸風靡全球,也走進了中國。
巴西莓冰淇淋是中巴農食產品中的新秀,而農產品歷來是中巴貿易的重中之重。巴西是農牧業生產、出口大國,中國是全球最大農產品進口國,兩國在農業領域的合作具有極強的互補性。自2009年以來,中國一直是巴西最大貿易伙伴,大豆、玉米、牛肉等是巴西對華出口的主要農產品。
近年來,來自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的優質農產品和商品在中國市場的“存在感”日益凸顯。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與拉美商品進出口總額達到5184.67億美元,同比增長6%,其中進口額達2414.66億美元,較五年前增長約46%。亮眼的貨物進出口數據背后,是中拉廣闊的市場和光明的發展前景。
提質升級
據央視新聞報道,5月14日,中國與哥倫比亞簽署關于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規劃,并宣布簽署經濟發展領域交流合作文件。
其實,雙方在基礎設施上的合作早已先行。2019年,由中國港灣和西安地鐵組成的聯營體競標成功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地鐵一號線項目,這是迄今為止拉美最大的特許經營項目,也是波哥大的第一條地鐵線路。波哥大地鐵一號線投入使用后,首末站兩地通勤時間將從近3個小時縮短至27分鐘。
據新華社報道,哥倫比亞波哥大地鐵一號線項目公司的運營調度工程師塔列多斯,在2023年9月來到西安,參加軌道交通運營管理技術培訓。在歸國后,他參與地鐵線路運維相關培訓教材的編寫,將自己在中國學到的知識傳播給更多人。他相信自己的工作“將載入波哥大的運輸發展史”。
截至2023年年底,中國在拉美直接投資存量達6008億美元,拉美成為中國海外投資第二大目的地;共建“一帶一路”在拉美的“朋友圈”不斷擴大,中國已與超過20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簽署共建“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一批標志性重大項目穩步推進,合作潛力不斷釋放。
如秘魯的錢凱港也是中拉基礎設施合作的一個縮影。錢凱港在去年11月正式運行,從南美洲出口至亞洲市場的貨物運輸時間從35天縮短至25天,直航時間大幅縮短,物流成本大幅降低,像藍莓等秘魯特色農產品有望以更便捷的方式進入中國市場。
錢凱港建成前,由于秘魯沒有可以停靠大型集裝箱船舶的港口,亞洲等地區發往南美地區的大宗貨物需要在墨西哥、巴拿馬等地停靠中轉,產品分裝后才能運送到秘魯等國,貨運成本比較高,時間比較長。
除了商品往來的便利化外,在此次會議后,便利人員往來也提上了日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15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說,為進一步便利中外人員往來,中方決定擴大免簽國家范圍,自2025年6月1日起至2026年5月31日,對巴西、阿根廷、智利、秘魯、烏拉圭持普通護照人員試行免簽政策。
中拉合作正從傳統基建向新興領域加速拓展。以墨西哥佩尼亞斯科港為例,該地區長期面臨電力短缺問題,居民用電都無法保障。為破解這一困境,墨西哥政府大力推進了佩尼亞斯科港光伏電站項目。在這一過程中,中國企業承建的二期工程順利投產,將荒漠中的陽光轉化為穩定電能,不僅緩解了當地能源缺口,更點亮了居民的生活。
2024年的中拉貿易額突破5100億美元,較十年前中拉論壇正式運行時實現翻番。如今雙方經貿合作持續走深走實,不僅為動蕩的世界經濟注入了正能量,更為中拉關系邁向下一個美好十年奠定了堅實基礎。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