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5月14日,教育部部長懷進鵬在2025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上作題為攜手邁向智能時代 推進教育發展與變革的主旨演講。他表示,中國將以數字教育為...
5月14日,教育部部長懷進鵬在2025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上作題為“攜手邁向智能時代 推進教育發展與變革”的主旨演講。他表示,中國將以數字教育為紐帶,立足智慧教育新階段,樹立教育發展新標準,開辟數字教育新路徑。其中,要強化應用為要,促進智能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探索未來科教融合新范式。
在“AI 教育”熱度持續攀升的背景下,與學歷教育相比,AI在職業教育領域的落地進程明顯更快。談及DeepSeek等AI技術的影響,華圖教育集團創始人、總裁易定宏早前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醫療和教育兩大領域將是其率先落地的應用場景。易定宏分析稱,相較于醫療科技,教育培訓的容錯率相對較高,即便出現錯誤也有更正空間。同時,教育以傳授知識為導向,而AI的知識儲備通常比人類更全面。基于此,華圖教育于去年專門成立人工智能部,組織專業團隊積極投身AI應用的嘗試與布局。
作為職教行業的領跑者,華圖教育近期在AI賦能產品探索方面成效顯著。華圖教育當值CEO鄭文照介紹:“華圖教育選擇在 AI 領域走‘效率替代 體驗升級’路線。在申論批改、面試點評等標準化程度高的環節,AI 系統可自動識別答題結構、匹配評分標準,反饋效率較人工有明顯的改善,可以有效解決傳統教輔人力成本高、響應慢的問題。與此同時,持續迭代的 AI 解析系統能夠結合歷年真題構建答題邏輯庫,為學員提供個性化改進建議,避免‘模板化’培訓的弊端。”
面試點評作為傳統公考面試培訓中的重要部分,被視為考生的 “決勝戰場”,這也是華圖教育落子AI的首個場景。在面試輔導環節,各家機構通常由實戰老師或點評助教完成,但從以往實踐來看,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師資水平參差不齊。而AI的介入能減小水平差異,拉高底線,彌補單純人工點評的不足。
反饋效率也是面試培訓的一大痛點。人工點評時,點評者在長時間的工作后容易出現疲勞,導致反饋的及時性和準確性大打折扣。而機器則能夠時刻保持“精力充沛”,全面、及時、準確地為學員提供高效的反饋。AI還可以無限記憶學員過往情況,對一道題的點評會基于過去一系列題的點評,質量顯著高于人工,同時還能更節省成本。
華圖教育輪值CEO蔡金龍在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表示,要采用“人機結合”的技術路線,例如將教研工作及點評工作拆分成若干環節,在判斷“度”的環節由人把控,像邏輯表達這類機器擅長的工作則交給機器。

“由于大模型是基于概率的,機器不可避免會出現幻覺導致錯誤,比如回答過高、過廣、過深、過細等都有可能存在問題,但在人機混合狀態下,質量甚至能超越高水平的老師。”蔡金龍說道。
面試場景之外,筆試是所有公考考生面臨的第一道坎,也是AI產品規模化應用的一個重要場景。蔡金龍介紹,筆試相關的行測、申論等多個學科,以及學習、練習、測評、規劃、督學、答疑等多個場景都可以應用AI功能。
蔡金龍還表示,從行業整體來看,在沒有AI之前,許多環節依賴海量人工運作,主要依靠底線和平均線控制,對平均線的控制難度和成本極高。而AI為提升教學質量提供了契機,將服務質量的底線和平均線都拉得更高。展望未來,AI技術將使學習資源極大豐富,帶來更個性化的輔導和新的變現邏輯。
蔡金龍強調,“AI 教育” 的本質在于讓每一個用戶得到個性化的低成本高質量的教育服務。企業要利用好持續增長的學員學習數據,將開源大模型與內部核心節點的AI自研技術相結合,開發創新的“人機協同”解決方案,真正實現數據與算法的雙輪驅動,推動職業教育在AI時代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