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第一財經曾報道多家銀行出現“存兩年不如存一年”“存五年不如存一年”的極限倒掛現象。(詳見《存兩年不如存一年?多家銀行中短期限存款利率罕見倒掛》)
現在隨著存款降息潮來臨,活期與中短期存款利率普遍下調,以招商銀行為代表的頭部機構,其一年期與五年期存款利率倒掛已消失。目前,中小銀行期限倒掛依然存在。部分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后續中小銀行補降,中短期限存款利率進一步壓降,與長期限存款利率間的倒掛或也將減少或消失。
值得關注的是,銀行引導儲戶"存短期"的意圖依然清晰,在應對凈息差收窄壓力的同時,正通過精細化定價策略重塑存款市場格局。
部分銀行極限倒掛現象消失
此前第一財經曾報道懷仁農商行、朔州農商行、陵川縣聯社、瑞穗銀行、廣東南澳農商銀行5家銀行新公布的存款利率均出現一年期、兩年期 倒掛情況。招商銀行、新疆庫爾勒富民村鎮銀行出現一年期、五年期存款利率倒掛的情況。
但隨著近期新一輪存款降息潮來臨,部分銀行存款利率極限倒掛的情況已消失。以招商銀行為例,在3月中旬記者登錄查看時,該行的“靈動存”產品存一年的利率顯示為1.60%,存五年顯示的利率為1.55%,出現倒掛。記者在5月21日上午登錄該行APP發現,目前“靈動存”1年期、5年期的年利率已經保持一致,均為1.30%,極限倒掛消失。
不過,目前,招商銀行存款利率仍存在一定期限倒掛,“靈動存”2年期、3年期存款利率分別為1.4%、1.25%。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小銀行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存款利率期限倒掛。例如,記者21日致電咨詢時,新疆庫爾勒富民村鎮銀行1年期存款利率為2%,兩年期存款利率為2.05%,5年期存款利率為1.95%。懷仁農商行、朔州農商行、陵川縣聯社的中短期限存款利率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倒掛。
華南一名銀行分析人士認為,按照存款降息“大行先行、中小行跟進”的節奏,此后上述中小銀行1年期存款利率或也將陸續下調,與3年期、5年期存款利率接近。市場中存在的存款利率極限倒掛現象或將逐步消失。
引導“存短期”意圖未變
業內分析指出,招商銀行1年期與5年期存款利率倒掛的消失,或受近期存款降息潮推動。
5月7日的國新辦會議上,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將實施十大政策支持穩市場穩預期。5月20日凌晨,六大國有大行、招商銀行,均在官網發布了人民幣掛牌利率下調的公告。活期利率下調5個基點,除郵儲銀行外,定存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產品掛牌利率分別下調至0.95%、1.05%、1.25%、1.3%。21日,中信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光大銀行、華夏銀行、民生銀行、廣發銀行、平安銀行等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也加入“降息戰隊”,形成覆蓋全行業十余家主要銀行的降息浪潮。
一名銀行業內人士指出,此前部分銀行出現短期限存款利率高于長期限存款利率的現象,主要是因為預判利率將繼續下行。但是隨著近期存款降息落地,市場可能預計后續存款降息幅度將變小,因此對負債端結構也會有一定微調,一定程度上減少存款利率倒掛的情況。此外,銀行開門紅階段結束,部分銀行階段性上調的一年期存款利率也將恢復原有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部分銀行1年期、5年期存款利率倒掛消失,但業內多認為市場引導“存短期”的意圖暫未改變。
上述銀行分析人士以招行舉例,招行目前1年期、5年期存款利率仍保持一致,說明該行目前在負債結構上并不缺乏長期存款,也正在引導客戶存入短期存款。
從調降后的大行掛牌存款利率來看,目前不同期限存款利率的利差并不大。以民生銀行最新調整的存款掛牌利率為例,該行目前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存款的掛牌利率分別為1.15%、1.15%、1.3%、1.35%。1年期、2年期存款利率持平,與五年期存款利率之間的差異也僅為20BP。
在存款定期化趨勢延續、銀行負債管理面臨挑戰的背景下,銀行的凈息差仍有較大壓力。此前監管數據顯示,一季度商業銀行凈息差已降至1.43%,處于歷史較低水平。中金公司在近期報告中指出,一季度銀行業凈息差在未降息情形下環比下降9BP,下行幅度已達到去年的一半,主要由于貸款和債券重定價、信貸需求較弱。
本輪存款利率下行,對銀行息差有何影響?業內認為影響偏正面。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指出,此次存款利率下調幅度大于LPR降幅,有助于降低銀行負債成本。
中金公司分析師林英奇認為,估計本次LPR下調及存款利率調降對銀行息差、營收、利潤影響分別為7BP、3%、6%,綜合看對銀行的影響偏正面,也是歷史上首次出現負債成本下調幅度高于資產收益率下調幅度。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存款流失后銀行通過利率相對更高的同業負債攬儲,可能會抵消部分負債成本的下降。”林英奇指出。
記者注意到,2024年存款利率下調、手工補息清理導致存款流向理財和債基,銀行對非金融機構及政府債權增加26萬億元,而一般性存款僅新增17萬億元,兩者差值9萬億元,較2023年擴大4萬億元。這可以近似認為實體存款流向非銀的影響。
金融脫媒不僅導致債市利率下行的“資產荒”,也導致銀行存款流失的“負債荒”,銀行被迫通過同業負債攬儲,2024年銀行對其他金融性公司負債增加12萬億元,同比多增4萬億元。“負債荒”一方面導致銀行流動性指標承壓,另一方面同業負債利率高于存款導致息差下行。
“我們認為為緩解‘負債荒’有必要繼續推進理財產品‘真凈值化’,減少非銀產品對銀行存款的吸引。”中金公司在最新研報中分析稱。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