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莒縣第四實驗小學校園內歡聲笑語不斷,一場別開生面的學業“大考”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7月1日,學校一、二年級的“樂真萌娃”們手持“闖關通行證”,化身小小探險家、宣講師、小詩人、采購員甚至“建筑偵探”,在精心打造的“盛夏莒地一日游”情境中,完成了一場融知識考查、能力展示與文化浸潤于一體的無紙化測試活動。這是學校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雙減”政策,探索構建以核心素養為導向、減負增質多元評價體系的生動實踐。

告別冰冷的試卷和緊張的考場氛圍,取而代之的是精心設計的“莒地”文化場景。一年級的學生們率先開啟“莒國文字大冒險”,模擬博物館管理員細心歸類“字詞文物”;在“莒地故事工坊”,孩子們妙筆生花,結合斑斕色彩聲情并茂地講述家鄉故事;更有“小詩人”在“莒州詩詞閣”以獨特韻律吟誦經典,體悟詩意芬芳。
數學的天地同樣妙趣橫生,傳統集市“莒國集市”里,孩子們運用加減計算精明“采購”本地特產;化身“小偵探”,在莒縣標志性建筑圖片中敏銳辨識平面與立體圖形及其數量關系;結合景點美景的“莒地計算挑戰”,讓抽象的數學變得真實可感。

二年級的“探險”則延伸至古韻盎然的莒縣“古城”。“古城詞韻館”里,孩子們抽取古風詞卡字正腔圓地朗讀;“古城文思閣”內,孩子們在古城場景與老物件的啟發下,創造性地口述出融合本土文化的完整句子;“古城街巷誦”環節,孩子們將隨機抽取的課文段落準確排序并聲情并茂地朗誦,優異者喜獲特制古風書簽。
這場無紙化測試遠不止于“趣”,更注重深度考察學生的綜合素養和應用能力。數學領域,二年級的“古巷花燈懸”巧妙融合顏色排列規律與周期計算;更具挑戰的“古城客棧租”,則引導孩子思考不同房間類型的組合搭配策略,鍛煉他們的邏輯思維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古城尋好貨”模擬真實購物場景,考驗孩子們對乘除法意義的理解和應用。
科學探究與藝術審美也被有機融入。“小小磁鐵魔力妙”關卡,二年級學生親手實踐,在好奇與探索中辨別不同材質物體的磁力特性;“古城賞丹青”引導學生展現對美的獨特鑒賞;“城樓之上曲飛揚”則成了孩子們展示音樂天賦的舞臺,自信的歌唱與對基礎音階的掌握相得益彰。

活動中,教師扮演“展館講解員”“情境引導員”角色,依據學生現場在語言表達、邏輯思維、實踐操作、審美表現等方面的綜合能力,通過即時、具體的“星級”印章給予肯定,并記錄于精美的“闖關通行證”上。這種基于實際表現的多元動態評價體系,讓每個孩子的閃光點得以被看見、被認可,極大地激發了學習內驅力和自信心。
莒縣深厚的歷史文脈成為本次無紙化測試的靈魂底色。從莒國文字到古詩詞閣,從傳統集市到古城街巷,從特色建筑到風物特產,濃郁的“莒地”文化元素貫穿所有關卡設計。孩子們在沉浸式的角色體驗和情境挑戰中,不僅鞏固了學科知識,鍛煉了綜合能力,更在潛移默化中增強了對家鄉文化的了解、認同與自豪感,讓文化自信的種子悄然播撒心田。
一直以來,學校堅持在“雙減”背景下推動育人方式變革上進行大膽探索。“無紙化”并非簡單取消紙筆考試,其核心在于打破單一的應試評價路徑,建立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多元化評價生態。莒縣第四實驗小學將地方文化基因植入其中,更是期望孩子們在快樂學習中,萌發愛鄉土、愛祖國的深切情感。
(通訊員 張錫超)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