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榮現常住香港,但他的個人微信“地區”一欄注明是埃塞俄比亞。
2011年,張華榮創辦的華堅集團(下稱“華堅”)前往埃塞俄比亞設廠。華堅如今在埃塞俄比亞已轉型為建設推動當地工業發展的埃塞華堅國際輕工業園。
2017年,埃塞俄比亞政府授予張華榮“埃塞工業之父”的榮譽稱號。
近日,張華榮在與第一財經記者交流“中企出?!钡脑掝}時介紹了華堅經驗:“中國產業,非洲制造,全球市場?!?/p>
但進軍非洲并非一帆風順?!叭A堅看起來光彩,其實歷經坎坷?!睆埲A榮說。
到非洲去
張華榮是江西南昌人,當過兵。1984年,26歲的他在老家創辦了一個制鞋小作坊。1996年,他南下廣東東莞設廠。經過多年發展,華堅成為全球最大的女鞋制造商之一,曾為古馳(Gucci)、湯麗柏琦(Tory Burch)、蔻馳(Coach)、蓋爾斯(Guess)等眾多國際品牌代過工,年產女鞋超過2000萬雙。
2011年8月,時任埃塞俄比亞總理的梅萊斯·澤納維到深圳參加世界大學生運動會開幕式,見到了張華榮。隨后,梅萊斯前往東莞考察了華堅,并邀請張華榮前去投資。
早在2011年3月,時任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的林毅夫曾向梅萊斯建議:“埃塞俄比亞的畜牧業發達,有皮革生產能力,可以有針對性地到中國向皮革與制鞋企業招商。”
“當時梅萊斯就想要引進服裝、鞋帽企業過去?!睆埲A榮回憶,“我們當時見面聊了40分鐘,他希望我帶領廣東代表團到埃塞俄比亞訪問?!?/p>
2011年9月,張華榮飛往埃塞俄比亞做了為期一周的考察。當時的埃塞俄比亞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人口1億,GDP只有廣東的1/10,47%的男性和31%的女性不識字。初次踏上這片土地,張華榮“沒有在那里投資的欲望”。
在一周的訪問中,梅萊斯三次與張華榮會面,從最初的禮節性歡迎到深入探討投資細節,他的真誠和遠見讓張華榮開始重新審視這個非洲國家。
訪問的最后一天晚上,梅萊斯將張華榮邀請到總理府共進晚餐,兩人暢談了兩個多小時。張華榮回憶道:“他最后講了一句話:‘張先生,我希望你幫忙。’我說考慮一下?!?/p>
回到住處后,張華榮與團隊緊急商議。盡管面臨諸多不確定性,但他們還是決定抓住這個機會。
華堅選擇到埃塞俄比亞投資,也是綜合考量了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土地成本以及當地政府支持力度等多種因素。人工方面,當地勞動力資源豐富,當時一線生產員工月薪僅為國內同類崗位的1/10。即便是現在,當地勞工月薪也只有300~500元人民幣。從原材料供應看,埃塞俄比亞盛產優質牛羊皮革,原材料就地取材可降低成本。關稅政策方面,埃塞俄比亞出口到歐美國家的產品(除武器外),可享受零關稅待遇。
華堅隨之完成了三項關鍵工作:將國內生產的材料和設備裝箱運往埃塞俄比亞、招募100多名埃塞俄比亞工人到江西贛州進行培訓、在埃塞俄比亞租好廠房。原本需要75天的貨柜運輸,僅用30天就抵達了埃塞俄比亞。
就這樣,不到100天的時間,2012年1月28日,一家擁有500名工人的工廠在距埃塞俄比亞首都35公里外的東方工業園正式開業。
“不敢相信埃塞俄比亞工廠可以做蓋爾斯”
開業當天,埃塞俄比亞的30多個國家政要參觀了華堅工廠,“他們很感動,不敢相信埃塞俄比亞工廠可以做蓋爾斯?!睆埲A榮說。事實上,華堅在當地的開疆拓土也并非一帆風順。
當時埃塞俄比亞失業率接近50%,作為非洲第二人口大國,迫切希望吸引外來投資創造就業機會,華堅的到來契合其需求,得到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但初來乍到的華堅面臨諸多現實難題。
華堅的第一個集裝箱通關時就被扣押,鞋刷被說成牙刷要交稅,鞋子穿孔機被當成“手槍”。這是華堅融入非洲的關鍵一課:要適應“非洲效率”,要有耐心。
當地基建落后帶來成本上漲,這一點超出了華堅的想象。華堅之前未將物流成本納入考量,但由于埃塞爾比亞是內陸國家,海運借鄰國港口,從鄰國吉布提到工廠800公里,雙向僅一條兩車道,路況差,導致物流成本從2%漲到8%。
另外,當地電力設施相對落后,下雨等天氣易停電,工廠只能用柴油機發電,費用高昂。據中國能源新聞網去年報道,埃塞俄比亞全國電力普及率僅為30%左右。為應對用電難題,華堅正在建設變電站,預計明年建成投用,屆時用電問題有望得到徹底解決。
再者是工人問題。工廠起步階段,生產效率與中國工人差距大,造出的鞋子報廢率高。為應對該問題,華堅只能在人才技能培養方面不斷下功夫。
而令華堅備感痛苦的是,工廠經歷了“無數次罷工”。在當地法律下,非緊急狀況時工人的罷工行為受法律保護。即便遭遇罷工,公司也得按規給工人正常發基本工資。而罷工造成的未按時完成訂單、為趕工期額外產生的運輸費等損失,只能由企業承擔。有時為趕工期,生產到一半的鞋子,還得用集裝箱運回國內工廠加工。經過多方的努力與協調,目前華堅在埃塞俄比亞的罷工問題已經得到妥善解決。
在法律層面,華堅也吃過不少虧。當地員工法律維權意識強,十元錢的糾紛也會與企業對簿公堂。起初由于對當地法律不熟悉,華堅總是敗訴。后來,公司逐漸積累了經驗,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雇用當地的法律顧問。
過去幾年,多重客觀因素讓華堅“損失很大”:2020年,埃塞俄比亞爆發內部沖突,華堅的大客戶——美國某鞋廠撤離該國,訂單隨之斷流;疫情三年,業務又近乎停滯。
2023年初,張華榮前往埃塞俄比亞重建團隊。為重獲訂單,華堅尋找與當地政府合作,生產工作鞋、軍鞋等,逐步推動制造業復蘇。
與當地共享成果
現在,華堅在埃塞俄比亞的鞋廠,員工規模已從最高峰時的8000多人,降至不到2000人。
“我們現在是平臺企業。”張華榮之女張蕓琪說,她也是華堅副總裁、埃塞華堅國際輕工業園總經理。她向記者介紹,目前入駐埃塞華堅國際輕工業園的企業有20多家,主要是中國企業,未來5年內入駐的企業有望達到100家。
張蕓琪認為,中國企業到海外投資,最好要選擇入駐工業園?!叭绻粋€國家發生動蕩,它的軍隊不一定能保護到分散在不同地方的每一個民營企業的利益。如果你入駐的是一個工業園,里面可能有幾十家甚至上百家的企業,那么當地政府就更有可能來保護大家?!?/p>
談及華堅在非投資經驗,張華榮強調“尊重國情,按非洲規律辦事”,同時更要尊重市場經濟規律,比如“做鞋子,哪里勞工便宜往哪里招”。他結合華堅實踐進一步表示,企業出海非洲要秉持“用產業換資源”的理念,憑借產業技術等優勢發展產業,合理利用當地資源;采取“用就業換市場”的方式,創造就業崗位,贏得當地支持;還需“用服務拓市場”,提供優質服務提升品牌美譽度和客戶忠誠度。
在與當地政府和民眾相處方面,華堅也做了諸多努力。比如,為當地修路、給養老院捐物資,工廠打的井免費供缺水的村民使用。“想在一個地方立足,就得解決當地的問題,讓當地人因我們的到來生活變得更好。”張蕓琪說道。
張華榮認為,過去多年間,中國企業所經歷的貿易出海時代已過去,當下企業亟須進行轉型升級,以此適應全新的市場環境。而對于非洲產業發展前景,他看好糧食、能源和制造三大產業。
回想華堅在埃塞俄比亞的這些年,張華榮說,華堅不僅在非洲實現了自身發展,也把工業文明帶到了當地。“我們帶過去共同商量和諧發展的模式,共建高效的工業文明平臺,共享經濟發展成果。”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