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4日,印度通知世貿組織(WTO)將對美國實施報復性關稅。
第一財經記者看到印度向WTO發送的通知文件,稱美國對汽車及部分汽車零部件征收的25%關稅將影響印度價值28.9億美元的出口。
“印度保留暫停優惠措施或其他義務的權利……這些措施對印度貿易的不利影響與該措施相當。”印度稱,美國征收的關稅總額將達7.25億美元,新德里將對原產于美國的產品征收“相同金額的關稅”。
不過,通知文件中印度未明確說明關稅稅率以及可能對哪些商品征收關稅。
這是時隔近兩個月,印度再次向WTO發送此類通知文件:在5月13日,印度曾通知WTO,將對美國征收報復性關稅,以應對美國作為保障措施推出的鋼鋁關稅。
與此同時,美國和印度正試圖在7月9日關稅暫停期期限到來之前達成貿易談判協議,否則按照此前特朗普政府出臺的所謂“對等關稅”,美方將對所有進口印度商品征收26%的關稅。
印度將對美國實施報復性關稅
印度向WTO發送的通知文件稱“擬根據《保障措施協定》第12.5條第8.2款規定,暫停履行《保障措施協定》第8.2條規定的減讓和其他義務。”
印度稱,2025年3月26日,美國采取了一項保障措施,對進口乘用車和輕型卡車,以及原產于或來自印度等國的某些汽車零部件,提高25%的從價關稅。這些措施自2025年5月3日起適用于汽車零部件,且無限期有效。
印度表示,美國尚未向WTO通報這些措施,但其本質上屬于保障措施。印度堅持認為,美國采取的措施不符合《1994年關貿總協定》(GATT)和《保障措施協定》。
通常,根據《保障措施協定》,相關雙方應當進行磋商,但此次印度表示,磋商尚未進行。
為此,“印度保留在本通知發布之日起30天后暫停減讓或其他義務的權利。”通知中表示,印度提議的暫停減讓將導致對原產于美國的產品征收7.2375億美元關稅。
此次印度提出實施報復性關稅的方式和路徑同5月時相同,上次印度作出該類措施是針對美方的鋼鋁關稅進行反擊。
今年2月1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再次簽署總統令,宣布自2025年3月12日起,對美國從所有國家和地區進口的鋼鐵和鋁產品加征25%的關稅。
印度彼時表示,美國尚未向WTO通報上述措施,但這些措施實質上是保障措施。在此背景下,印度決定“對原產于美國的某些產品提高關稅”,征稅額將達19.1億美元。
英國杜倫大學法學院副院長、跨國法教授兼全球政策研究所聯合主任杜明教授此前對第一財經記者解釋道,WTO規則不允許單邊報復,否則為非法行為,因此印度在反制時將美國鋼鋁關稅判定為保障措施,在反制時符合WTO規則,但美國拒不承認其行為為保障措施。實際上,在特朗普政府上個任期期間,也在WTO有類似案件和判決,而美方“明知故犯”。
美印談判中的紅線
美國所謂“對等關稅”90天暫緩期將于7月9日結束。
當地時間4日,印度商業和工業部長戈亞爾4日表示,印度準備達成的貿易協議需要符合本國利益,而不僅是為了在最后期限前達成協議。
據報道,美印談判的主要分歧之一是印度不愿開放其農業和乳業市場。印度財政部長西塔拉曼此前表示,農業和乳制品是雙方貿易談判中的兩大紅線。
2日,美國和印度曾經就關稅問題展開新一輪磋商,但雙方在農業和乳制品問題上仍然無法達成一致意見。
印度方面的數據顯示,農業及其相關領域占印度3.9萬億美元經濟總量的16%,養活了該國14億人口中的近一半。由于農民仍是最具影響力的投票群體,莫迪政府四年前在試圖推動有爭議的農業法案時,也作出罕見讓步。
印度一貫將農業排除在與其他國家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之外。分析認為,如果此次印度向美國開放市場,這也可能迫使印度向其他貿易伙伴提供類似讓步。
數據顯示,印度平均每個農場的面積為1.08公頃,而美國為187公頃。在乳業方面,印度平均每個農民擁有2至3頭奶牛,而美國則有數百頭。這種差異使得印度小型農民難以與美國同行競爭。
目前。美國正敦促印度開放市場,允許進口包括乳制品、家禽、玉米、大豆、大米、小麥、乙醇、柑橘類水果、杏仁、山核桃、蘋果、葡萄、罐裝桃子、巧克力、餅干和冷凍薯條在內的多種美國產品,盡管印度愿意給予美國干果和蘋果更大的市場準入,但其對玉米、大豆、小麥和乳制品的進口持保留態度。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