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
新民大街
開街即火爆
人流如織
摩肩接踵
消費熱潮涌動
線上線下齊刷屏
“這熱鬧勁兒,走出了長安街的感受”
你
來了么
先來欣賞一組現場拍的美圖




老街游人如織、熱鬧非凡
年輕人、老人、小孩
紛紛走上街頭
感受老街煥新后的喜人變化


許多網友在評論區
曬出了
他們在新民大街打卡的照片
并分享了他們的感受




5日的新民大街
吸引了海量客流
他們沖著什么而來
01
老地方追憶情懷
一條老街,一份懷想

盡管天氣悶熱,卻沒有阻擋人們打卡的熱情,客流如潮水般從四面八方涌來,在新民大街駐留拍照。

來老街,對于老長春人來說,看的更是一份情懷。在歷史建筑外的口袋公園相聚,品著美食,追憶過去的時光。

“小時候我就住在這邊,今天約了以前的好友,來這里找找過去的感覺。”馮先生說。
02
文化矩陣的綻放
新民大街沿線分布著大體量的近現代各歷史時期的建筑,濃縮著長春城市發展的歷史文化。

7月5日,伴隨著開街儀式,以"一館三廳"為核心的全新文化格局驚艷亮相。

以長春歷史文化博物館作為街區主入口,通過五大常設展覽構建完整敘事框架,沿線的《吉林大學白求恩醫學紀念展》《偽滿綜合法衙舊址專題展》《偽滿國務院舊址專題展》等專題展覽,將偽滿時期的抗爭史、新中國成立后的建設史、改革開放的奮進史有機串聯。

“以前只是遠遠看著歷史建筑,這次真正走進歷史建筑,了解歷史,去感受背后的故事,太震撼了。”

參觀游客絡繹不絕,共同感受這條歷史長街的華麗蛻變。
03
街區煥發的新活力
作為開街活動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三輛雙層春城漫游巴士,吸引了游人上車一探究竟。



“向北號”“繁花號”“春潮號”,不僅是交通工具,踏上巴士,更像是進入“移動的電影院”,感受城市百年變遷和留下的故事。

供應的文創、咖啡等,也讓旅程充滿驚喜。
不僅如此,這條觀光線路,還串聯起通向偽滿皇宮博物院的文化廊道。

轉角的表演、隨處可見的街頭藝術,打破了舞臺邊界,吸引了不少游人駐足觀看。

無論你從哪條路走進新民大街,都能很快找到人群,人群中是一場場精彩的演藝活動。
精彩不斷的活動留住了游客的腳步,趕早游客還沒有歸意,更多的人流又向街區涌來。
04
商業創新的破圈效應
開街首日,新民大街的商業活力令人驚嘆。

明星店鋪“吳彥祖咖啡”清晨7點開門即迎來爆滿,限量版咖啡杯引發搶購熱潮。
店員表示:“開市僅4小時就售出近700杯,創下單日銷售紀錄。”
咖啡香氣彌漫街道,成為街區亮眼的商業名片。

“苗阿妹”羊湯泡餅門口排長隊
甜品店成了年輕人拍照打卡的熱門地
……

更絕的是,新民大街把桂林路和紅旗街連成一片了。往東走有桂林路的“煙火氣”,向西銜接紅旗街的“時尚潮”。 “一軸兩翼”布局,全業態文旅生態圈形成。
05
越夜越熱鬧的城市煙火
華燈初上,新民大街展現出迷人的另一面。

燈光次第亮起,照亮了摩肩接踵的人群,晚風里裹挾著歡笑與喧鬧,讓整條街充滿活力。

中央歌劇院帶來的高雅藝術表演,吸引眾多市民駐足。
“白天看歷史展覽,晚上賞藝術表演,一天都玩不夠!”來自沈陽的游客王女士興奮地說。

從白日的文化沉浸,到夜晚的潮流狂歡,新民大街用“日賞歷史,夜享潮流”的全時態體驗,讓每個角落都充滿驚喜。
06
從本土底蘊到國際視野
開街當日的文化舞臺上,亮點紛呈。

央視名嘴康輝的《咬文嚼字》讀者見面會,成了備受矚目的一幕。
作為第五次來到長春的“老朋友”,康輝與現場讀者展開了一場妙趣橫生的文化對話。

而宋洋美術館長春館的入駐,則為新民大街注入了鮮活的國際藝術基因。

這個融合本土文化根脈與全球藝術IP的創意空間,讓市民在家門口接觸世界級藝術,更讓新民大街從“歷史文化街區”升級為兼具深度與廣度的“當代藝術發聲地”。
“三步一美食”
“五步一美景”
老街文化底蘊十足
新民大街的歷史厚度、潮流溫度
成為吸引游客的“強磁場”

不少“云游客”通過媒體報道
“云逛”新民大街



也被這熱鬧紅火的氣氛感染:
“這才叫有人氣!”
“太紅火了,有小時候的‘年味兒’了。”
“這應該是長春未來最繁華的街道。”
7月5日的新民大街
有了
哈爾濱中央大街
西安大唐不夜城
上海南京路
熱門商業街的人潮涌動


這場城市級文化盛宴
展現出的文化自信
吸引更多的人
想來探尋它的魅力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
記者 陳志文
攝像 李煦 羅浩 蔣盛松 叢鸝銳 殷維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