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此前較為沉寂的券商再融資市場出現回暖跡象,天風證券等3家推進相關事項,不過,部分券商的定增又遇波折。
南京證券近期披露,經股東大會上通過,公司50億元定增計劃延期12個月,該方案原定于7月4日到期。早在2023年4月,南京證券首次拋出上述定增方案,而后又修訂募資投向、進行首次延期,直至今年5月中旬,方案獲上交所受理。
與之類似,定增“候場”兩年的中泰證券,也計劃將方案延期。據披露,本月中旬,該公司將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審議相關議案。
從行業整體情況來看,年內,國聯民生、國泰海通、天風證券的定增股份上市,前2家為實施并購重組的券商。去年至今,上市券商及母公司中,僅國信證券、湘財股份披露了定增預案。
對于券商再融資市場當前情況,有非銀分析人士認為,當前,券商要“走資本節約型、高質量發展的新路”的政策基調并未改變,年內的券商定增主要體現為存量項目推進,并非全面放開券商再融資。
2家券商定增方案一延再延
這是南京證券上市以來發起的第二次再融資,但定增之路卻一波三折。
資料顯示,南京證券于2018年6月登陸A股,IPO募資凈額9.37億元。上市次年,公司便拋出再融資計劃,2019年8月發布的定增預案顯示,該公司擬發行不超過6.6億股,控股股東紫金集團認購近半數股份(3億股),募資總額60億元。
2020年6月,上述定增方案獲證監會核準,同年11月定增完成,最終發行股份數量3.88億股,募資總額43.75億元。
首次定增完成后,2023年4月,南京證券欲再度融資。
據披露,該公司計劃發行11.06億股,募資總額50億元,半數募資款(25億元)投向證券投資業務,其余資金投向資本中介業務,以及增加對另類子公司、私募子公司等的投入。
不過,方案發布僅兩個月后,同年6月,南京證券調整了募資用途,大幅縮減投行業務投入,從25億元降至5億元。方案修訂后,償還債務及補充營運資金成為募資第一大投向,擬投入資金不超13億元。
去年7月初,上述定增方案面臨超期失效,南京證券召開臨時股東大會,決定對其延長12個月。如今,方案再度延期。
中泰證券也是如此,定增方案一延再延。
今年5月底,中泰證券60億元定增獲上交所受理。該公司于2023年7月首次披露定增預案,擬向控股股東棗莊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35名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不超過20.91億股。其中,棗礦集團認購比例達36.09%,認購金額不超過21.66億元。
彼時,中泰證券擬拿出超四成(25億元)募資款償還債務,其余資金投向信息技術及合規風控、另類投資和做市業務。
但方案發布僅兩個月之后,公司在同年9月修訂方案,維持募資總額不變,將償債資金規模縮減至15億元,并增加了兩個投資項目:一是購買國債、地方政府債、企業債等證券,二是財富管理業務,擬分別投入5億元。
此后,該筆定增未有推進,去年9月底,公司宣布將方案有效期延長一年。
如今,定增方案或再度延期。據中泰證券近期公告,該公司將于7月14日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審議內容之一是延長定增預案有效期相關議案。
融資必要性成監管關注重點
南京證券融資“補血”的必要性,正成為監管關注重點。
該公司近期披露,上交所在問詢函中要求其說明,在前募資金尚未使用完畢情況下,公司實施本次融資的必要性。
對此,南京證券回復稱,截至2022年6月底,公司前次的定增募資款已全部使用完畢,全部用于補充公司資本金和營運資金。
對于再次發起定增,南京證券稱,公司凈資本規模處于行業中游,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證券行業集中度預計將繼續提升,如不及時補足資本、緊跟市場發展大勢,競爭能力將被削弱。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年底,南京證券凈資本152.25億元。近三年,公司業績持續攀升。2022年至2024年,分別實現營收20.08億元、24.76億元和31.47億元,歸母凈利分別為6.46億元、6.77億元和10.02億元。
不過,年內,天風證券定增落地,中泰證券、南京證券定增受理,一度引發市場關注:券商定增是否逐漸轉暖?
“3家中小券商定增獲得交易所受理或審核通過。但近期主要是存量項目推進,并非全面放開券商再融資。”國泰海通非銀首席分析師劉欣琦認為。
從行業整體情況來看,近兩年,券商再融資市場表現冷淡,昔日的百億融資不見身影,取而代之的是縮減募資規模、調整募資投向。
尤其是在2023年8月之后,IPO、再融資階段性收緊,股權融資市場表現持續冷淡,券商融資亦進展緩慢。
Wind統計顯示,2023年下半年至今,上市券商及母公司中,僅有4家完成定增,為國海證券、國聯民生、國泰海通和天風證券。
2023年11月,國海證券定增落地,實際募資額31.92億元,較最初的擬募資總額(85億元)減少超六成。
去年5月、10月,國聯民生和國泰海通先后拋出定增方案,均為配合并購重組而實施增發。
其中,國聯證券以294.92億元拿下民生證券99.26%股份,并募資20億元;國泰君安向控股股東上海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發行股票6.26億股,并募集資金總額100億元。
業內認為券商再融資未全面回暖
不僅如此,近兩年拋出定增預案的券商屈指可數,且募資均為配合并購實施。
據披露,去年至今,上市券商及母公司中,僅國信證券、湘財股份披露了定增預案,分別擬募資51.92億元和80億元。其中,國信證券擬增發收購,欲拿下萬和證券96.08%股權;湘財股份則計劃換股吸收合并大智慧。
同期,券商配股和可轉債的表現更加冷清,自2023年初至今,近兩年半時間里,未有上市券商發布相關預案。
監管層面,去年5月,證監會修訂上市證券公司監管規定,其中提到,證券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證券并上市交易和再融資行為應當結合股東回報和價值創造能力、自身經營狀況等,合理確定融資規模和時機,嚴格規范資金用途,聚焦主責主業,審慎開展高資本消耗型業務,提升資金使用效率。
對于當前的券商再融資市場情況,行業資深研究人士王劍輝此前對記者表示:“現階段,大規模放開券商再融資不太現實,對個別機構的融資需求,可能會有針對性地進行滿足。”
究其原因,他認為,目前,市場資金的供需仍需平衡,券商等金融機構若過度融資,或會對市場資金造成一定的分流。
“同時,當前的行業監管更趨向于精細化管理,即針對單家機構的具體需求,而不是讓行業大規模融資。”他同時表示。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