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7月11日訊近日,一面鮮紅的錦旗送到了濱州市人民醫院。家屬緊緊握著醫護人員的手,聲音哽咽。誰能想到,一周前那個驚心動魄的凌晨,他們年輕的兒子,因意外一只腳已經踏入了鬼門關。時間回到6月19日凌晨。
ICU里的生死8小時
當日凌晨,急救中心大門被猛地撞開!擔架上,一個面色如紙、渾身被冷汗浸透的男孩被火速推進。他右側腕部,一道猙獰的傷口正在瘋狂地吞噬著生命之泉——鮮血呈噴射狀涌出!醫院120醫生在初步止血后,一路與死神競速,將他送達。此刻,血壓斷崖式下跌,心率狂飆報警,生命體征的曲線幾近拉平——患者命懸一線!
“綠色通道”瞬間激活!但更兇險的還在后面。
轉入ICU的剎那,警報刺破夜空:患者呼吸驟停!面色紫紺!心率如自由落體般急劇下跌!死亡的氣息濃得化不開。“插管!快!呼吸機!“中心靜脈!快!補液通道開最大!”“緊急約血!通知輸血科!快!”“壓迫止血!手足外科上!”
一連串的命令如同炸雷在ICU炸響。氣管插管瞬間插入,呼吸機開始強制驅動衰竭的肺臟。粗大的中心靜脈導管置入,大量的液體、溫熱的濃紅(濃縮紅細胞)、救命的新鮮血漿,如同開閘的洪流,在輸血科爭分奪秒的保障下,洶涌灌入他幾近干涸的血管。手足外科醫生用盡全力按壓著那致命的傷口源頭。
時間,被切割成秒。心電監護上,那微弱的心跳曲線在大量血液制品的沖擊輸入下,開始掙扎著、艱難地爬升。血壓讀數,一點一點,極其緩慢地向上蠕動。監護儀上的心率數字,成了維系生機的唯一憑證。
但,這只是第一關!
失血性休克和呼吸循環衰竭的疊加打擊,如同在體內引爆了一顆無形的炸彈。即使循環呼吸暫時穩住,全身臟器在經歷了殘酷的缺血缺氧后,功能衰竭的陰影已如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
真正的器官保衛戰,在黎明前的黑暗里無聲打響。
輸血補液持續進行,精細調整著電解質的天平。醫護的眼睛緊盯著監護儀,每半小時評估尿量——那是腎臟是否存活的關鍵信號!每一個微小的生命指標波動,都牽動著神經,都意味著新的醫囑需要立刻下達、執行。評估、決策、治療;再評估、再決策、再治療……尹睿主任全程坐鎮指揮,整個ICU如同一部精密運轉的機器,在寂靜中爆發出巨大的能量,與死神進行著無聲卻驚心動魄的拉鋸。
當第一縷晨光艱難地穿透窗戶,希望的曙光也終于降臨:尿袋里出現了寶貴的液體!患者的瞳孔開始回縮!意識,那幾乎熄滅的生命之火,竟有了微弱的、令人狂喜的復蘇跡象!呼吸循環,終于暫時穩定了!這一夜,ICU用無數個精準到毫秒的動作,硬生生從死神手中,搶回了暫停的時間。
無縫接力:手術臺上的精密修復
生命體征的初步穩定,為最終挽救贏得了黃金窗口。
急診、ICU、手足外科、輸血科,多學科的力量在前期已緊密交織成一張生命之網,牢牢護住了他搖搖欲墜的器官功能。此刻,接力棒傳到了手術室。
無影燈下,手足外科崔立華主任帶領團隊屏息凝神。斷裂的動脈被精準吻合,受損的正中神經被精細修復,肌腱修復……手術,在高度專注中順利完成。
術后,患者安返ICU。
奇跡仍在延續:術后僅4小時,他便成功脫離呼吸機,拔除氣管插管!意識轉清,生命體征平穩。術后第一天,他穩穩地轉入手足外科病房繼續康復。
5天后,這個曾在死亡線上掙扎的少年,好轉出院。
醫者初心:硬核實力托舉生命之光

當家屬送來錦旗,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尹睿主任感慨萬千:“也多虧當時現場人員給予了緊急止血處理,為后續治療爭取了時間,小伙子才能躲過一劫,在這里也呼吁大家多學習掌握急救知識”。
那一夜,是濱州市人民醫院作為區域急危重癥救治中心硬核實力的集中爆發。
高效的多學科協作體系(MDT)是生命鏈條無縫銜接的基石;精準的應急管理機制是分秒必爭的保障;尖端的重癥救治技術是逆轉乾坤的利刃。年均成功救治數百例急危重癥患者的背后,是“生命至上”醫者初心的最有力踐行。
醫路有我,生命無價!這場與死神賽跑的“生死時速”,不僅是一個生命的重生,更是現代化醫院以“硬核”實力為生命“護航”的莊嚴宣告。(通訊員 白廷哲 )
責任編輯:范貴勤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