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的普安縣羅漢鎮老山田,草木吐翠,泥土芬芳。站在村口,駐村第一書記楊金畢的目光掠過層巒疊嶂,腳下蜿蜒的村道,無聲傾訴著她6年駐村故事。從她申請到羅漢鎮海子村駐村,后輾轉到戈汆村,再到老山田村,如今已有兩千多個日夜,楊金畢如同一股涓涓細流,沁潤著家鄉的熱土,把青春和汗水,揮灑在鄉村振興駐村幫扶事業上。

楊金畢(左一)入戶走訪宣傳政策
抉擇如山,舍家赴任
2019年,普安縣脫貧攻堅戰進入決勝“摘帽”的關鍵時刻。“到最需要的地方去!”當單位發出駐村動員令,楊金畢其實有過猶豫,懷中幼子尚未斷奶,長子剛背起書包懵懂入學;母親心臟術后體弱需要照料,年邁公婆疾病纏身,九旬高齡的爺奶需看護,等等。楊金畢思索再三,在組織需要與家庭重擔兩難選擇面前,還是毅然決定踏上駐村之路。通過與家人促膝長談,家人全力支持,“家里有我,你放心去!山里更需要你。”丈夫緊緊握住她的手說道,他的話語鏗鏘而溫暖,掌心的溫度,成為楊金畢向單位主動請纓、踏上九曲盤山路最堅實的力量。離家的前夜,望著熟睡的孩子和窗外的燈火,眼眶不禁泛起淚花,楊金畢背起行囊,迎著十月微涼的秋風,義無反顧地走向大山深處。
步履如磐,踏泥而行
初來乍到,了解村情是關鍵。“駐村的日子,就是一場雙腳沾滿泥土、赤心與群眾相連、努力謀求發展的征程。”楊金畢為真實了解群眾生產生活,不顧路險坡陡,常常“卡時間”到群眾家里“嘮嗑”,記下每家每戶的困難和訴求。“駐村期間,我忘不掉視頻那頭丈夫哄睡孩子的畫面,這是我最欣慰的事情之一。”脫貧攻堅決勝階段,每個人都像旋轉的“陀螺”,忙得飛起。最艱難時,楊金畢的丈夫被抽到州里協助開展工作,暫缺家中“頂梁柱”,楊金畢只能咬緊牙關,把幼子帶到鎮里上幼兒園,在身邊“湊合”了一年多,后來又忍痛將孩子送入縣城的私立幼兒園“周托”。每個周日的離別,孩子扒著車窗哭喊“媽媽早點來接我”的場景,是楊金畢心中最柔軟的痛。這份對家人的愧疚,唯有一次次解決好鄉親們的急難愁盼事,方能稍稍撫平。楊金畢深知,黨員干部駐村的使命,就是要把溫暖送到每一個角落。
情暖如陽,躬身為民
在駐村歲月里,楊金畢沒有向組織訴過一聲苦,村里那些需要幫助的面孔,成為楊金畢心中最大的牽掛。“父親早逝、母親改嫁失聯,他與爺爺奶奶相依為命!”楊金畢翻著在海子村剛剛記錄的工作日志,同村支兩委探討著貧困戶孫某文的特殊情況,決定為該戶申請縣級臨時救助,當拿到5000元救助金后,孫某文奶奶專門跑到村活動室道謝。在戈汆村,楊金畢也遇到這樣的揪心事,長地組脫貧戶朱正琴戶口一人、無勞力、無收入,早年婚變,同在一個屋檐下生活幾十年,曾經的愛人已形同陌路,老人顯得自卑而孤苦。“朱奶奶,有我們在,您放心!”她多次登門開導和鼓勵,經多方咨詢特困供養政策,確認老人符合條件后,楊金畢馬不停蹄地收集資料,及時組織村民大會進行民主評議。最終,44戶村民一致同意!材料上報、審批通過,補助金如期打入老人賬戶。“小楊,感謝黨,感謝你們!”如今每次入戶,老人總是熱淚盈眶、笑臉相迎。
堅守如炬,接續奮斗
“駐村”是使命,“助村”是責任。面對首輪兩年駐村期滿,楊金畢迎來了回城的大好時機,孩子等待她回家,但群眾卻希望她留下,一時讓她在“回家”與“留下”間糾結!看著村里剛剛鋪好的產業路、想著鄉親們期盼眼神、對比著心中的駐村愿景,楊金畢再次同家人商量后,鄭重向組織報告:“我要留下來!”。組織考慮到海子村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等工作走上了正軌,所以,這次楊金畢被派到了相對落后的戈汆村,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成為楊金畢駐村幫扶工作重心,而楊金畢這一留,又是兩輪寒來暑往。同事們都說楊金畢是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楊金畢總是笑嘻嘻地說,“服從組織安排唄。”楊金畢總是以飽滿的熱情迅速適應環境、投入戰斗、取得很多“戰果”,幫助協調了落實村級垃圾清運,解決了黃牛養殖基地飲水保障問題,在長地組地質隱患點筑起了道道堡坎,邀請了農業專家為煙農提供技術服務,爭取了資金為村里安裝路燈、給茶葉加工廠建起了圍欄,等等。如今,垃圾有了歸宿,路燈照亮歸途,昔日的窮山溝正煥發新顏,一件件群眾可感可及的民生實事在駐村一線落地。
拓路如虹,揮毫田壟
新的藍圖正在腳下延伸,新的希望在心中升騰。5月,新一輪駐村期滿集中輪換工作如火如荼地進行,楊金畢深思熟慮后再次申請留任,帶著組織的信任與重托,楊金畢轉戰老山田村擔任第一書記。新的村意味著面對新的情況、新的挑戰,老山田村底子薄、產業弱,但村民們盼發展的眼神、體現出的干勁,是那樣炙熱。楊金畢帶著駐村工作隊,一頭扎進田間地頭,走訪老黨員、致富能手、困難群眾,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滿了村情民意與發展建議。“群眾的認可,是駐村最寶貴的財富;只要你真心實意為群眾做事,你一定會被認可。”這是楊金畢六年駐村的體悟,楊金畢剛剛為老山田村重點群體協調到200雙鞋子、400雙襪子,準備走訪時給群眾帶去。有一種擔當叫“不離開”,從“打贏攻堅戰”到“繪就好風景”,變的是任務重心,不變的是她“腳下沾泥、心中裝民”的那份赤誠與執著。
歲月如歌,奮進征程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歲月流轉,村莊蝶變,楊金畢那顆赤子初心卻歷久彌堅。楊金畢的六年駐村歲月,有對家人的深深愧歉、遭遇挫折時的迷茫、獨對群山的孤寂,也有一名共產黨員、一名駐村第一書記的忠誠擔當,更有著“山高路遠有何懼,我把芳華致鄉親”的巾幗氣概。正如楊金畢所說:“當看到老鄉因擰開水龍頭有水而綻放笑臉,當聽到新修道路上農用車歡快的突突聲,當收到貧困學子寄來的大學錄取通知書……”那一瞬間,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通訊員:黃斌 安高
一審:羅玉時
二審:秦麗
三審:金鳳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