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7月12日消息,近日,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透露,科研團隊近期在神農架海拔1558米處發現了舞虻科一中國新記錄屬——缺脈螳舞虻屬,同時發現一新種并將其命名為神農缺脈螳舞虻,相關成果已發表于昆蟲分類學雜志《Entomotaxonomia》。
螳舞虻亞科隸屬于雙翅目舞虻科,目前我國已知5屬60種。缺脈螳舞虻屬是螳舞虻亞科一小屬,全世界僅知5種,分布于東洋界和澳洲界,文章首次披露該屬在我國有分布。
研究人員介紹,“神農缺脈螳舞虻”體型非常小,僅2—3毫米,體黑色至暗褐色。
最引人注目的是它那對具有金屬般紫色光澤的復眼。它的前足暗黃色,腿節明顯變粗,并且在腹面長有兩排黑色的小齒,形狀酷似螳螂用來捕捉獵物的前足。另外,雄蟲的尾器顯著地膨大。
目前,科考隊正在深入研究其捕捉式前足的功能和演化意義。未來,隨著研究的深入,這種神秘的小昆蟲能幫助科研工作者揭開更多生物演化的奧秘。
神農架地處秦巴山脈東端,被譽為“華中屋脊”,有著北半球保存最為完好的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同緯度地帶唯一完好的北亞熱帶原始森林生態系統,是全球14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研究的關鍵地區之一。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