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農民,給不了她好的生活,但是我可以憑借自己的努力,給她一個好心情。”這是71歲寶雞老人李棟的話,樸實無華又讓人感動。而他口中的這個她,是他67歲的妻子周愛會。
這位淳樸的西北漢子做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8年來開車帶著曾患腦出血被診斷為“植物人”的妻子周游全國,讓妻子離開病床,飽覽祖國大好河山。

7月29日,遠在西藏的李棟接受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采訪時說,只要兩人身體允許,還想帶著妻子出國轉轉,周游世界。
妻子突發疾病生命垂危 他拼盡全力救治
出生于1955年的李棟,今年已經是71歲了,他是寶雞市鳳翔區陳村鎮紫荊村一名普通的農民。2011年之前,他的人生和大多數村民一樣,結婚成家生兒育女,經營著平淡而踏實的生活,2011年起,他的人生迎來轉折。
“我是1979年結婚的,當時24歲,當兵轉業,經人介紹,和同村姑娘周愛會組建家庭。隨后幾年里,兩女一兒相繼出生,我們過著普通幸福的農家生活。”李棟說,他和妻子風風雨雨過了三十年,在辛苦操勞中將兒女養育成人,當夫妻倆打算喘口氣時,厄運卻突然降臨,“2011年4月17日,我的妻子周愛會突發性腦出血,送往醫院后做了開顱手術,在重癥監護室一躺就是一周。手術后第八天高燒不退,昏迷不醒,醫生說必須盡快做第二次手術。”
李棟回憶,當時醫生告訴他,情況非常危急,腦出血的死亡率為40%,這樣的情況,很可能從手術臺下不來,即便下來了,也大概率會成為植物人,“當時全家人都讓我拿主意,我下決心做二次手術,只要能救活肯定要搶救,哪怕變成植物人,我也愿意照顧。”至今,說起當時的情況,李棟聲音還有些哽咽。
也許是李棟的誠心感動了上天,手術成功了。

悉心照料生病老伴 榮獲“最美寶雞人”稱號
李棟說,這次腦出血,妻子先后做了四次開顱手術,幸運的是,她的生命保住了;不幸的是,疾病給妻子帶來了很大的摧殘。曾經愛說愛笑的妻子由于壓迫神經,說不清一個完整的字,曾經手腳靈活能跑能跳的妻子每天只能癱瘓在床,但李棟覺得,只要人還在,心里就有一個港灣。
從此后,李棟肩負起了照顧妻子的重任,他每天早晨4點多起床,給妻子洗漱、按摩、端屎端尿。十幾年如一日,把妻子照顧得越來越好。他不僅照顧著妻子的起居,還用智慧的大腦、勤勞的雙手,為妻子制作康復器具,“咱們農村家庭,長期康復治療費用太高承擔不起,我就想方設法自己給她做。”
站床是醫院常見的康復器械之一,主要鍛煉患者的腿部力量。2011年底,李棟收集了一些舊木板、粗麻繩和滑輪,發明了一個手動站床。他借助滑輪,每次用手拉麻繩達到一定角度,再固定。站床豎立的角度需要根據病人康復情況而定,醫院的站床能自動設置豎立角度,他在制作時也借助水平器,在站床左側安裝了量角器。妻子站立時右腳總是外側著地,他就專門做了個坡形木板,訓練時墊在她腳下。而這些器械在妻子使用前,他都親自嘗試,保證妻子不“遭罪”。
除了站床,李棟還制作了促進腰部活動的健身椅,鍛煉臂力和腿部力量的拉桿,訓練走路的學步器械等,有的更是一物三用。在他的精心照料下,周愛會被喚醒了,她開始恢復意識,甚至逐漸能下床活動了。
李棟精心照顧病妻的事情感動了許多人,身邊的鄰居提起他無不豎起大拇指夸贊,他也因此被評為“鳳翔首屆道德模范”。同時,還獲得了2014年度“最美寶雞人”榮譽稱號。
尋醫問藥促成首次自駕游
因為妻子經常需要去醫院,需要抱上抱下,叫出租車不方便,李棟和家人商量后,買了一輛面包車,改裝成能睡覺、掛吊針、看電視的簡易“房車”,方便妻子外出治療,“我把面包車后兩排座位全部拆除,空出的地方改成了一張軟床,在車內兩側安裝了掛鉤、貨架,用來放置生活用品,還在頂部安裝了電燈、吊針架和360度旋轉電視機。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小到指甲剪、花露水、暖水袋,大到暖風機、電磁爐,應有盡有。
談及為何會萌生帶著癱瘓的妻子自駕游的想法?李棟笑著說,也是機緣巧合,第一次自駕游,其實是為了給妻子看病。
“2016年5月7日早上,我一邊照顧妻子,一邊聽見電視上在說一個案子,里面提到一句,癱瘓的當事人想要在江蘇徐州一家醫院打一種針,打一次500多元,打了之后就能站起來。當時那個案子講的什么我都記不清了,但是這個細節讓我非常激動,我一下子覺得,妻子的病有救了。”李棟說,得知這個信息后,他就打算帶著妻子去徐州看病,打聽消息加上準備工作,到2017年9月才真正成行。
李棟拉著妻子,輾轉打聽到電視上所說的醫院是徐州某醫院,李棟找到了這家醫院,和醫生溝通之后,醫生稱沒有那么神奇的針,而且病癥也不一樣,建議還是在家鄉治療。李棟看著老伴沒看成病失落的樣子說:“我問老伴,身體狀況怎樣?想返回還是想繼續在外頭轉轉?老伴說身體狀況還可以,我就開上車,帶著她往東走,一路走到了連云港。”
就這樣,李棟踏上了帶著生病妻子自駕游的路。
8年來走遍中國大好河山 “是老伴陪我圓了自駕游的夢”
那次出行,李棟帶著老伴,旅行了50多天,“去了連云港、華東五市、上海、廣州等地,我們走走停停,主要是看老伴身體情況,她總體還可以,很喜歡外出旅游的生活。”李棟說,如果不出門,老伴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家躺著,或者起來做復健,生活比較枯燥。在外面就不一樣了,“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祖國大好河山,心情很愉快,心情好身體也更好。”
“截至目前,除了黑龍江、香港、澳門、臺灣,國內的其他地方我們都去了。”李棟說,在外旅游的日子,他和老伴就住在車上,老伴是病人,他出發前的準備非常充分,四季的衣服都帶著,老伴需要的藥品、理療的東西,他也都帶著,他們雖然是在外旅游,但每天對老伴的護理都沒有松懈。


帶著一位癱瘓病人自駕游,比起普通的旅游,肯定要辛苦得多。李棟說,絕大多數時間都沒啥問題,除非是遇到惡劣天氣,會覺得有點困難,但是,這些困難都能克服,“每當看著老伴在各個景點拍照時開心地笑,我就覺得一切都值得。”
記者問李棟,為什么在步入老年的階段,敢做出這樣勇敢的決定?李棟說,自己是一位駕齡50多年的老司機了,開車對他來說,不是負擔,而是放松,“只要是有人能開過去的道路,我都沒問題,我對自己的駕駛技術非常自信。我開車52年了,以前的工作就是開鳳翔到西安的大巴車,每當我開上車出發,心情都格外放松。所以,對我來說,不是我帶老伴旅游,而是老伴陪我圓了自駕游的夢。”
今年7月出發去西藏圓夢
今年7月21日,李棟開著今年新換的車,和老伴再次出發了。這次他們的目的地,是西藏。
采訪中,李棟特意向記者介紹了他的車牌號背后的故事,“我的車牌號是陜CAH629,‘AH’是我老伴的名字、‘愛會’的拼音簡寫;她的生日是6月29日,所以后面的數字629代表妻子的生日。”原來這個車牌號里,藏著一份獨家定制的浪漫。
李棟說,在此之前,他們走遍了中國的各個省市,西藏、黑龍江以及港澳臺還沒去,所以,這次他把目的地定為西藏。
“從7月21日出發,到現在已經9天時間了,我們一路上挺順利的,目前抵達了西藏自治區林芝市魯朗鎮,有一段路不太好,發生了泥石流,我們來到的時候已經快清理結束了。感覺我們的目的地拉薩越來越近了。”7月29日晚上,記者聯系到李棟時,他和老伴正在魯朗鎮的一處空地休息,電話里還能聽到來往的車輛經過的聲音。
“來西藏前我的準備很充分,我最擔心的是高反、缺氧,所以除了帶了充足的衣物、藥物之外,我還帶了氧氣瓶、制氧機等設備,之前經過超過5000米的區域,感覺有點喘,但還沒有到需要吸氧的地步,我老伴也沒有不舒服的感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使用氧氣設備。”李棟說,西藏之行比想象中的要輕松一些,沒有遇到什么大的困難。
車上有自制“呼叫器”隨時和老伴溝通
為了能和老伴隨時溝通,李棟在他的車上,也有一些很有巧思的設計。
“首先是安裝了攝像頭,我開車的時候,能隨時看到老伴的狀態。之前沒有攝像頭的時候,有次她不舒服,我沒有及時發現,想想還是挺操心的,裝了攝像頭之后,一切盡收眼底。”
“我給她的床邊安裝了兩個鈴鐺,我給她說,有問題的時候搖這個,沒問題的時候搖另一個。兩個鈴鐺的聲音不一樣,我問她問題,她就能通過搖鈴鐺的方式回答我,這就像是我們的‘對講機’。”李棟說,這個鈴鐺還有個作用,“老伴如果需要我做什么,就可以隨時搖鈴鐺,我就能接收到信號,這個鈴鐺也是她的‘呼叫器’。”


從2017年到現在,8年時間,李棟帶著癱瘓的妻子幾乎走遍了的全國,他覺得,老伴也已經喜歡上了自駕游,出門之后,明顯心情、氣色都要比躺在家里好,這也是他堅持帶妻子旅游的原因。在路上,他們也得到了很多幫助,“在新疆、云南等地,當地人看到我推著輪椅或者助行器帶著老伴,都對我們伸出援手,有些人給我們送東西,有些人看到是我們買東西不收錢,在一些有臺階的地方,很多人主動幫我抬輪椅……遇到的好心人不計其數,好人太多了,我們心里很感動。”
快到拉薩了 此行應該能成功
從寶雞出發,去往拉薩,李棟一路沿著318國道前行。7年的自駕游生活,也讓他積累了許多經驗。他說,自己一般會在網上查好攻略,保存好,然后跟著導航走,遇到知名景點,或者風景特別美的地方,他就會停下來,把老伴抱下車,讓她在美景里拍照留念。
“雖說已經去了不少地方,但去西藏還是第一次,出發之前還是有點擔心,擔心天氣、路況、老伴的適應能力,好在一路都比較順利,我現在都能自信地說,我們很快就要到達拉薩了,西藏行一定能圓滿成功!”李棟笑著說道。
記者問他,西藏之行成功之后,有什么打算?李棟說:“到時候看看老伴的身體情況,如果她不舒服想回去,我就返程;如果她身體情況可以,還希望再走一走,我就打算往新疆走。新疆我們之前去了一次,感覺還想去,這次就慢慢轉,感受新疆的壯闊之美。”
李棟說,如今,自駕游已經成了他們老兩口的一種生活方式,給他們的晚年生活帶來了一抹斑斕的色彩,習慣了“在路上”,就總想出發,“只要老伴身體允許,我會一直帶著她,我希望未來我們還能走出國門,到國外轉轉。”
子女心聲:父母就是心中愛情最美的樣子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一路上收藏點點滴滴的歡笑”……這句美好的歌詞,在李棟夫妻自駕全國的浪漫遠行中具象化了。他們的故事被發到了社交媒體,網友們評論區里網友們直呼:“阿姨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有情有義,夫妻楷模”。
而評論區里,一條高贊評論是:“誰說和誰過都一樣?老爺子太棒了”,網友們說,這才是真正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7月31日,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聯系上了李棟的二女兒李巧萍,她說,父母這趟去西藏,子女們每天都會打電話詢問情況:“雖然他們不是第一次出行,但是去西藏,我們還是很擔心,一開始不太同意他們去,建議我爸爸自己坐飛機去逛一趟,但是他不同意。我們拗不過,只好同意了。他們出行前,我給他們買了高原制氧機、手持氧氣、氧氣袋、血氧儀等東西,好在這一趟比較順利,他們已經到林芝了。”
談及父母之間的故事,她說:“父親帶母親自駕游只是生活很小的一部分,從母親生病之后,父親十幾年如一日,付出耐心和愛心,無微不至地照顧母親,把母親從醫生判定的植物人,照顧成現在能自己吃飯,能扶著助行器活動的樣子,才更讓人感動。每次想起這十幾年父親的不容易,我就難過又開心,難過的是心疼父親,覺得真是太辛苦。開心的是母親因為父親的辛苦而又恢復了健康。父親和母親之間的感情,就是我們子女心中,愛情最美的樣子。”
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 毛蜜娜 文/圖
來源:華商網-華商報
相關熱詞搜索: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