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部長金壯龍21日表示,2024年將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提升產業科技創新能力,改造升級傳統產業,鞏固提升優勢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支持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加快建設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12月21日召開的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明確了明年好推動工業經濟平穩增長的重點工作任務。
在加快培育新興產業方面,工信部明確,壯大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裝備、安全應急裝備等新興產業,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的增長點。出臺未來產業發展行動計劃,瞄準人形機器人、量子信息等產業,著力突破關鍵技術、培育重點產品、拓展場景應用。
全力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
工信部預計,2023年全年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3%以上,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基本穩定,總體規模連續14年保持全球第一。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6%。1—11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3%。11月份,41個大類行業中有28個行業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長。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10.6%。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基本保持穩定,企業效益加快恢復。
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明確了明年十二個方面的重點任務,其中排在首位的是全力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
工信部明確,抓好穩增長政策落地見效,深入實施十大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支持工業大省繼續“挑大梁”,做好經濟宣傳、政策解讀和輿論引導。深化原材料、消費品“三品”行動,提振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等大宗消費。深化產融合作,做好制造業重點外資項目服務保障。保持煙草行業平穩增長。
近幾個月來,工信部聯合相關部門發布了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化工、建材、機械、汽車、電力裝備、輕工業、電子信息制造業等十個重點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通過政策合力,堅持供需發力,進一步夯實工業穩增長基礎。
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陶青此前表示,對這十個行業推出穩增長舉措,主要考慮規模、關聯性和帶動性等幾個方面。這十個行業合計占規模以上工業的7成左右,都具備產業鏈長、關聯度高等特點。穩住這些重點行業,基本上就穩住了工業經濟。
出臺未來產業發展行動計劃
產業是工業經濟發展的著力點。會議明確,全面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統籌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強化應用牽引,加快技術攻關突破和成果應用,實現“化點成珠、串珠成鏈”。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表示,要圍繞制造業重點產業鏈,找準關鍵核心技術和零部件薄弱環節,發揮中國制度優勢和治理優勢,集中優質資源合理攻關,在高端芯片、重大裝備等領域攻克一批受制于人的關鍵核心技術,保證產業鏈安全可靠,確保國民經濟循環暢通;繼續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加強應用牽引整機帶動,加快基礎關鍵技術和重要產品工程化攻關,為自主創新產品的應用創造良好市場環境,包括首臺(套)、首批次、首版次等,在政策上要給予更多支持。
在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會議提出,實施制造業技術改造升級工程,支持企業設備更新,加快鋼鐵、有色、輕工等重點行業改造升級。推動制造業“智改數轉網聯”,深化智能制造試點示范,推進開源體系建設。
加快培育新興產業,會議明確,啟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推進北斗規模應用和衛星互聯網發展。壯大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裝備、安全應急裝備等新興產業,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的增長點。出臺未來產業發展行動計劃,瞄準人形機器人、量子信息等產業,著力突破關鍵技術、培育重點產品、拓展場景應用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產業經濟研究室主任魏琪嘉表示,2024年將以科技創新為主線,強鏈補鏈和新型工業化為抓手,在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未來產業的同時,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從而進一步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建設。
魏琪嘉表示,目前將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作為著力重點,是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加快培育經濟增長新引擎、在新領域新賽道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推動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也能夠進一步維持我國多年工業化進程中積累的產業優勢,有助于保障當前宏觀經濟整體穩定。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