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相關部門負責人22日表示,從未“叫?!边^裁判文書上網,公開率減少系“針對性整改措施”和“優化”,“現在對外公開的裁判文書網會繼續發揮應有作用”。
近年來,中國裁判文書網上網文書數量呈大幅下降趨勢,這一現象引發多方關注。(詳見:裁判文書上網公開“命運待定”,專家疾呼避免“因噎廢食”;壹快評︱有利于司法公開公正的舉措都應該堅持 )
“自2021年以來,優化裁判文書公開機制的工作一直在有序開展,但從未‘叫?!^文書上網?!?最高人民法院(下稱“最高法”)相關部門負責人22日就征集人民法院案例庫參考案例有關問題答記者問。
該部門負責人強調說,“公開”與“公布”不能劃等號,司法公開并不意味著所有司法信息都要在互聯網上發布。按照憲法和法律,庭審依法公開進行,裁判文書經宣判并向當事人送達,就是在踐行審判依法公開原則。司法公開既包括在線公開,也包括線下公開;既包括向當事人的公開,也包括向社會公眾的公開。
審判公開是各國公認的訴訟原則、司法原則,也承載著我國法治的目標。2013年起,最高人民法院決定建設全國法院裁判文書庫,在四級法院專網內匯聚各類裁判文書。根據當年發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在互聯網公布裁判文書的規定》,各級人民法院的生效判決文書除四類例外情況,均應在互聯網及時公布。
同一年,最高法相關負責人曾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對于裁判文書上網,最高法始終堅持了“公開是原則,不公開是例外”基本精神和“及時、全面、規范”原則。裁判文書上網公布工作不是一項可有可無的附帶性工作,也不是特定時期的權宜之計,而是一項長期、重要的日常工作,一項重要的法院工作制度。
“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判文書一旦生效,如果沒有法律規定的特殊情形,一般均上網公布,并非有典型指導意義的裁判文書才上網,也并非優秀的裁判文書才上網,而是將上網公布作為針對所有生效裁判文書的統一要求固定下來?!?最高法相關負責人在2013年接受媒體專訪中這樣明確。
但十年來,隨著裁判文書網的文書數量增加、社會關注增多,以及大數據分析技術的飛速發展,如使用效率、權利保護、安全風險等存在的不足屢屢被提出詬病。前述部門負責人說,針對這些問題,從2021年7月開始,最高人民法院按照有關各方的反映、訴求和建議,采取了一些針對性整改措施。
最高法數據顯示,通過嚴格風險篩查、完善公開標準,每年上網文書數量從2020年的1920萬件、2021年的1490萬件降至2022年的1040萬件。2023年1月至今,上網文書數量為511萬件。
對于近三年裁判文書公開率下降的現象,最高法上述部門負責人進一步表示,對不同形式、不同對象的公開,法律有著不同要求。尤其是民法典、個人信息保護法、數據安全法出臺后,對司法公開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人民法院的司法公開工作,一方面要“充分滿足當事人的參與權、知情權”,另一方面,要“防止公民的正當權益、企業的生產經營以及公共利益因不當公開受到不利影響”。
接下來裁判文書會繼續上網公開,優化工作也將持續。該部門負責人表示,接下來,現在對外公開的裁判文書網會繼續發揮應有作用,同時,裁判文書上網的標準也需要優化、機制還需要規范,相關工作將按照嚴格依法、穩慎適當、依法監管的原則持續推進。
工作重點有三:其一,堅持嚴格依法原則。民事、行政訴訟法都規定了公眾可以查閱生效裁判文書,但并未要求生效文書必須在同一網絡平臺上集中公開;
其二,堅持穩慎適當原則。各級人民法院仍將定期在裁判文書網公布裁判文書,同時會更加穩慎地協調兼顧好滿足公眾知情權、監督權與保護數據、信息安全及個人隱私的關系,更加充分地發揮好案例、好文書的作用;
其三,堅持依法監管原則。最高法將加強監管,對相關商業機構不當使用裁判文書數據的行為進行約談,引導督促其依法、合規使用數據。
為了更好落實下一步工作中“充分地發揮好案例、好文書的作用”,有針對性解決裁判文書網使用不便、檢索不準、標準不一等問題,最高法于2023年7月決定建設“人民法院案例庫”。迄今,人民法院案例庫已收錄2000余件參考案例。
前述最高法相關部門負責人說,與之前將裁判文書“上傳了事、簡單累加”的公開方式相比,案例庫將收錄對類案具有參考示范價值,并經最高人民法院審核認可的權威案例,未來將成為裁判文書網在應用和效能上的“升級版”。二者是互為補充、相得益彰的關系,并不是要以庫代網、此開彼關。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