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1300年前,畫圣吳道子奉唐玄宗之命順嘉陵江漫游寫生,數月之后,吳道子凝神走筆,一日繪就《嘉陵江三百里風光圖》,沿江的旖旎風光躍然紙上。
這段三百里嘉陵江,正是四川南充段。1300年后的今天,嘉陵江水依然靜靜流淌,水清岸綠、魚鷗翔集、山林擁翠。嘉陵江南充段的7縣(市、區)正洗卻粗放發展帶來的生態環境之痛,守護一江清水,描繪現代版“嘉陵江風光圖”。
“南充擁有嘉陵江最柔美的身段,蜿蜒300公里的一灣碧水潤澤兩岸人民,帶來無限生機與活力。”21日,南充市生態環境局局長王洪波對“川江千里行”主題采訪團的記者們說。
守護“母親河”
南充市地處四川省東北部,嘉陵江中游,涉及多個國家重要水功能區,境內河流水系發達,水生態環境區位優勢明顯,對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王洪波說,嘉陵江貫穿南充境內,滋養著760萬南充兒女,是南充人民的“母親河”。
但前些年,由于經濟粗放發展、環境基礎設施投入不足等因素,嘉陵江干流南充段部分支流出現季節性超標;下游鄉鎮飲用水水源地存在超標現象,水生生物多樣性面臨減少風險;部分岸線生態緩沖帶受損;農業面源污染較重。
以南充市南部縣為例,因砂石開采、城鎮生活污染、農業面源污染問題,嘉陵江(南部段)自然岸線率由100%下降到60%,部分時段水環境質量由Ⅱ類下降到Ⅲ類,水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干流胭脂魚等珍稀魚類數量明顯減少,威脅生物多樣性。
“2018年時,有65家砂石場分布在嘉陵江河道沿線,砂石開采加工區域侵占河道管理范圍,擠占生物生態空間。”21日,站在嘉陵江滿福壩的一處觀景臺上,南部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吳熠介紹,當時,嘉陵江(南部段)有采砂船舶612艘,大部分船舶無油水分離裝置,油污清洗水和生活污水亂排亂倒,還存在岸灘非法拆解船舶現象。
沿岸農家樂、餐飲船舶也快速增加,高峰期曾多達80余家農家樂、餐飲船舶近20艘,餐飲廢水、生活污水大部分直排入江,導致嘉陵江水環境質量下降,部分指標如總磷超標,危及縣城五廟山飲用水安全和魚類生物生境。數據還顯示,南部縣每年農藥使用量約700噸、化肥使用量1.6萬噸,規模化畜禽養殖380余家,未被農作物吸收的農藥、化肥和畜禽糞污隨雨水進入地表徑流匯入嘉陵江,導致水環境富營養化和水生態功能降低。
嘉陵江貫穿南充境內。攝影/章軻
南充市生態環境局二級調研員曾小兵告訴記者,近年來,南充市推進嘉陵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強化水陸協同治理,全面消除劣V類斷面和主城區3條“黑臭水體”,排查整治嘉陵江入河排污口1443個,化肥農藥使用量連續5年零增長。1889個行政村農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治理率達72.7%。27條市級河長制河流水質優良率從2018年的77.8%提升至92.6%,確保了嘉陵江干流水質長期穩定向好,獲評“2019年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市”。
曾小兵介紹,針對砂石無序開采問題,南充市按照統一規劃、統一經營、統一管理、統一開采、統一銷售“五統一”原則,取締非法砂石堆碼場547處,削減各類涉砂船舶433艘。累計投入約10億元,新建規范化砂石加工廠17處,改造提升合規碼頭12座,砂石生產經營更加規范。
此外,增劃生態保護紅線面積69平方公里,恢復嘉陵江岸線56公里,清退農村小水電站28座。打造“印象嘉陵江”、黃金江岸等沿江城市生態濕地公園13個,綿延江岸60余公里,消失多年的黑鸛等珍稀野生動物重回大眾視野,被視作流域生態環境“晴雨表”的西伯利亞紅嘴海鷗選擇落戶嘉陵江過冬。
治理農村生活污水
第一財經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南充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以污水減量化、分類就地處理、循環利用為導向,探索出丘陵地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技術精準化、建管專業化、投入多元化”的模式。閬中市、儀隴縣入選全國第一批農村生活污水(黑臭水體)治理綜合試點縣。
閬中市屬丘陵地區,農村生活污水排放分散、水質水量波動性大。該市因地制宜選擇技術模式,對地形地貌復雜、距離城鎮較遠的單家獨戶,根據生活污水量少的特點,把生活污水治理與改廚改廁緊密結合起來,采取“沼氣池 儲液池+農田利用”或“化糞池 人工濕地 生態塘”工藝,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推進,完成污水治理3.6萬戶。
按照宜集則集、宜分則分的原則,對人口較大的聚居區,以及歷史形成的小集鎮,采取“化糞池(或衛生廁所) A2O 人工濕地”工藝,建成集中治理設施90處,惠及1.98萬農戶;對人口相對較少、分散居住的聚居院落,采用“沼氣預處理 厭氧池 接觸氧化生物反應器”工藝,實行散戶收治,完成生活污水治理42000戶。
針對場鎮周邊農戶,采取就地修建化糞池進行預處理,再延伸配套收集管網,就近接入鄉鎮污水處理站進行集中處理,污水經處理后達到一級A標準排放。
儀隴縣雙勝鎮新民村村民許家全向記者介紹沼氣灶具使用情況。攝影/章軻
儀隴縣雙勝鎮新民村村民許永雙向記者介紹“三格化糞池 生活污水收集池”使用情況。攝影/章軻
在儀隴縣郭家嘴聚居點,村民劉家貴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村里的管網都已雨污分流,雨水通過引流進入小區下游山坪塘或魚箭灘河,生活污水通過小區集中化糞池厭氧處理后用于灌溉。“每年每戶只需交納泵站電費(污水處理費)100元。污水處理泵站就在小廣場旁邊,沒有什么異味,許多村民晚上在小廣場上跳舞。”他說。
在儀隴縣雙勝鎮新民村,當地實施了無害化廁所改造、戶用沼氣池升級和三格化糞池建設。在畜禽養殖戶許家全的廚房,他擰開灶具開關,一團藍色火焰迅速竄了出來,“火力很旺,除了冬季,一年中大部分時間都用不完”。
69歲村民許永雙家的旁邊就是“三格化糞池 生活污水收集池”,做了加蓋、除臭、增設排氣管等簡單改造,淘米、洗菜等生活污水全部接入舊糞坑,沼液、沼渣用作肥料,舊糞坑水用于菜園灌溉。
“對規模養殖戶、村民聚居點自身無法消納的剩余糞污,由第三方公司進行專業化運維管護,定期儲運、還田利用。”儀隴縣生態環境局水環境與農村生態股股長李奇說。
流域聯防聯控
流域水生態環境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流域的聯防聯治。曾小兵介紹,南充市近年來緊盯區域協作、重點領域、關鍵領域抓防治,聯合四川省環境政策研究規劃院和廣元市、廣安市,共同籌建嘉陵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研究所,與廣元市、廣安市簽訂了《嘉陵江流域突發環境事件聯防聯控框架協議》,與達州市簽訂了《嘉陵江流域生態環境聯防聯控合作協議》。
圍繞南充-達州組團培育川東北省域經濟副中心發展目標,共同推進嘉陵江跨界流域污染治理。今年以來,南充市生態環境局會同達州市生態環境局先后5次對國考流江河白兔鄉斷面上下游開展聯合檢查和水質監測,分析水質變化情況,發現并督促整改問題5個。協調兩地水務部門,聯合對營山縣陡坑電站、達州渠縣五馬石電站生態流量保障情況開展巡查督導,確保流江河生態流量得到持續、穩定保障。
今年11月,南充市、廣安市兩地水務部門也開展了嘉陵江交界水域聯合巡查,對嘉陵江水質提升、沿江岸線修復和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等等進行交流。
南充市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在落實《四川省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獎勵政策實施方案》的基礎上,南充市還結合地方實際,按照“保護者得償、受益者補償、損害者賠償”的原則,建立了嘉陵江流域(南充段)水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根據這一機制,每年設立嘉陵江流域水生態環境補償資金500萬元,由市財政、生態環境部門采取“年初預分、年底清算”方式,每年年初,將資金按流域監測斷面數量,預分配到各縣(市、區)。年底根據斷面水質改善情況進行獎懲。該機制實施以來,各縣(市、區)共計獲得補償金218.46萬元、扣繳賠償金860.76萬元。
南充市南部縣嘉陵江沿岸景觀。攝影/章軻
南充市嘉陵區黃金江岸整改前后對比圖。資料來源:南充市嘉陵區生態環境局
吳熠介紹,南部縣將建設嘉陵江綠色生態發展引領區、筑牢生態防線、推廣綠色發展方式、推進污染聯防聯治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編制了《南部縣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南部縣“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專項規劃,明確城鎮開發邊界外嘉陵江兩側200米管控范圍納入生態控制區。在嘉陵江(南部段)劃定60公里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核心保護區,對中華倒刺鲃、四川白甲魚等特有及重要經濟水生動物物種進行科學保護。
南部縣還投資4億元,對嘉陵江(南部段)浩口溪實施生態治理;投資15.4億元,實施南部縣滿福壩新區水環境綜合治理和良好水體保護項目;投資5億余元,開展海綿城市建設,建成海綿城市面積8.24平方公里;累計清理嘉陵江河道34.2公里,規整岸線40.1公里,復耕復綠河灘地2700余畝,建設長4.5公里、寬150米的濱河生態景觀帶,串聯沿線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特色村鎮、文化古跡,打造集生態屏障、高效農業、休閑觀光、文化弘揚為一體的復合型生態廊道。
褪去生態環境“舊傷疤”的南充市如今更加靚麗了,已成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清潔能源示范城市,獲評中國十大舒適之城。嘉陵江(南部段)水環境質量持續向好,上游國控斷面麻柳包,下游國控斷面新政電站、金溪電站長期穩定達Ⅱ類水質及以上,今年1-8月國控斷面金溪電站達I類水質。
《南充市嘉陵江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提出,“十四五”時期,以改善水環境、保障水資源、修復水生態為核心,強化源頭控制、水陸統籌,對江河湖庫實施分流域、分區域、分階段科學治理,基本形成“三水統籌”的水生態環境保護格局,美麗河湖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到2035年,南充市嘉陵江流域水生態環境實現根本好轉,以Ⅱ類水為主體的治理體系基本形成,基本實現“有河有水、有魚有草、人水和諧”的美好愿景。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