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9月11日消息,據媒體報道,過去,全世界的牛們都不明不白地背了一個罪名,溫室氣體的制造者/氣候變暖的罪魁禍首。
因為它們通過打嗝釋放大量甲烷,是一種強效溫室氣體,其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二十多倍,而牛被視為氣候變暖的第二罪魁,當然了,第一是人。
據統計,牲畜在飼養過程中會排放大量溫室氣體,畜牧業就占據了全球超過14%的碳排放,而其中65%來自養牛業。
由于牛背了甲烷排放大戶的鍋,因此一些國家還對養牛業征收溫室氣體排放稅,行動最積極的是丹麥、新西蘭等國。
據悉,丹麥計劃從2030年起,農戶飼養牲畜產生的溫室氣體將以二氧化碳當量為單位被征稅,每噸二氧化碳當量的價格為300克朗,到2035年這一數字將上升到750克朗。
原本新西蘭行動更快,計劃在2025年向養殖戶征收溫室氣體排放稅,但定價尚未確定,農民反對,這項征稅計劃尚未實施。
而近日,一些科學家認為,此前對牛打嗝排放甲烷的計算量可能存在誤算,實際上,牛排放的甲烷并沒有那么高。
如果這個結論能被采納,牛或許可以不背黑鍋,農民也不必繳納溫室氣體排放稅了。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一個研究團隊近日在《科學》雜志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
通過基因編輯技術改造產甲烷微生物,發現甲烷的“同位素指紋”并非只取決于微生物吃什么,環境條件同樣關鍵。
過去由于忽略了甲烷的同位素指紋,對牛排放甲烷的能力和數量可能高估了。
這項研究既說明,在真實世界中,產甲烷菌產生的甲烷同位素指紋并不總是與實驗室相同,也表明牛打嗝產生的甲烷并不像以前估計的那么多。
因為牛胃里的植物并非都符合產甲烷菌的口胃,以及甲基輔酶M還原酶也并非總是充分,這就會影響甲烷的產出數量。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