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們,還記得當年那個名叫威馬的新勢力車企嗎?
在大伙都以為它的墳頭草已經兩米高的時候,威馬竟然套上了復活甲,開始準備原地復活了!
就在上周六,威馬在自家的公眾號上更新了一條推文,叫 《 致供應商白皮書 》。雖說標題多少有點語病,但哥們上次更新還是倒閉前的車型調價,時隔兩年重新開麥,那大概率就是要宣布復活了。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推文的內容雖然齁長的,但總結起來無非就是三點:威馬不僅要復活,而且動作很快,底氣很足,志向也很遠大!
動作快,說的是威馬計劃從今年 9 月份開始就恢復生產,準備靠著 EX5 和 E.5 這兩臺車在年底實現產銷 2 萬臺的目標。
有底氣,說的是威馬這回可不是簡單的復活,一方面是換了換了大股東翔飛汽車,另一方面上海和溫州的政府也從很多方面給予了支持,不僅有補貼,還會優先考慮公共采購,背景嘎嘎硬。
至于目標那真的就是非常遠大了,以前欠的錢該還還,以后的團隊該招招,威馬現在的目標,是到 2026 年產 10 萬臺、2028 年之前沖到 40 萬臺并上市、2030 年沖到 100 萬臺,營收 1200 億!
最后文章以一則供應商招募結尾:大伙都來加入我們吧,前途無量啊!
要知道,現在新勢力的扛把子理想,去年的銷量和營收也就是 50 萬臺和 1400 億左右。
意思就是復活以后的威馬準備用五年的時間,用兩倍的銷量追上理想的營收。
小文一發,也算是實錘了大半年以來各種關于威馬復活的小道消息。
很多郁悶已久的威馬車主也瞬間坐不住了,說臥槽這哪是復活啊,這不純純涅槃么!以后再也不用背負倒閉車主的名號,可以正常用車機和手機 App ,售后是不是也能恢復再也不用自己找配件和修理廠了!
然而在研究了一番以后脖子哥發現,威馬的這波復活可能并不是大伙想象中華麗的咸魚翻身,里頭不僅有很多蹊蹺的地方,更需要面對極其困難的挑戰。
就比如說最最明顯的 bug ,就是推文里頭所說的銷量目標。
都不說 2030 年能不能完成百萬產銷了,單說想靠威馬 EX5 和 E.5 這兩款車在今年達到兩萬的產銷( 單車月均 2500 銷量 ),難度就看比登天。
至于為啥,只要看看這倆車的配置就能知道了。
E.5 是和特斯拉毛豆 3 尺寸差不多的中型轎車,EX5 則是比毛豆 Y 還小一號的緊湊型 SUV 。倆車都是 2022 年初發布的最新款,都是主打網約車的市場,并且主力車型的定價也都在 15-20 萬區間。
雖說定位和定價乍一看沒啥問題,但把這兩臺 3 年前的車放到今天的環境里,那哥倆基本就和原始人穿越到未來沒啥區別。
電池只有五十度上下,紙面續航只有四五百公里。電機都是前置的,最大馬力也都只有兩百匹左右( 轎車 E.5 更是只有可憐的 160 匹 )。
至于什么智駕和舒適性配置就更是沾不上邊,轎車 E.5 甚至還有一個閹割了中控屏幕的車型,得要價 16 萬以上。
說白了,除了砍到腳踝級別的降價,我幾乎想不到它倆有任何希望達到 2500 臺的月銷目標。
但這也給威馬的成本控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對于還在供應商招募階段、對未來營收有很高期望的威馬來說,難度真的太高。
當然,配置都是可以改的,價格也都是可以商量的。相比產品層面的落伍,我覺得這回威馬背后的這個新股東,才是槽點最多的部分。
6 月份的時候南方都市報發了一篇報道,說的是深圳寶能汽車的展廳里頭突然擺出了兩臺威馬的車型( 還正好是前面提到的 EX5 和 E.5 )。
從那時開始,寶能集團要拯救威馬的傳聞就已經傳得到處都是了。
而在上周六的推文里,威馬雖然沒有明面上提及寶能的名字,但里頭說到的新股東翔飛汽車無論是實控人黃晶還是復雜的持股關系背后,其實指向的都是那個喜歡搗鼓破產汽車品牌的寶能集團。
算是基本坐實了之前的收購猜測。
可問題就在于,這個寶能集團雖說體量大業務多,但對汽車一直都是一副熱衷但不認真的態度。
就比如大伙都知道的觀致汽車,就是寶能從 2017 年開始入股在 2019 年完成收購的。在入主觀致的時候,寶能也是跟今天收購威馬一樣意氣風發,列了許多要在未來解決的問題。
比如答應了會幫供應商們解決收入少沒返利的問題,會用五年時間推出將近 30 臺新車解決觀致競爭力低的問題,以及會用總共 8 個工廠,讓觀致的生產規模超過特斯拉等等。
可事實是,直到 2022 年觀致攏共也就出過觀致 7 這一臺全新車型,說好的 8 個工廠也就只有觀致原本就有的兩個在運行,新工廠幾乎都是剛建好文件夾。
與此同時,寶能為了在紙面上提高觀致品牌銷量,選擇了把車大量低價的賣給了共享租車平臺聯動云。
這個辦法雖然讓觀致 2018 年的銷量同比翻了三番,但經銷商們的利潤卻變得更加微薄,變得更難賺錢了。
也是因此,寶能收購觀致還沒兩年,觀致就出現了經銷商車展維權、被爆大規模欠薪、工廠停產、員工大面積離職等各種 “ 倒閉癥狀 ”。
2022 年更是直接被山東省的汽車流通協會拉進了消費黑名單,提示人們謹慎購買觀致汽車。
時至今日,觀致的銷量已經歸零,曾經到處都有的聯動云現在也幾乎銷聲匿跡。跟當年寶能畫下的大餅比起來,觀致真就可以說是一地雞毛了。
并且不止是觀致,大伙可能不知道的是,在 2020 年的時候寶能還全資收購了長安標致雪鐵龍也就是長安 PSA,并且把名字改成了寶能汽車。
現在咱們還能買到的雪鐵龍 DS 車型,比如 DS9 和 DS7 ,車屁股上寫的就是寶能汽車。
然而和之前的觀致一樣,按理來說收購了長安 PSA 以后,寶能理應利用上后者深圳工廠的產能或者技術,來給自己的汽車品牌 BAO 提升提升。
可結果是不僅 DS 這邊的本土化車型沒有任何進展,寶能的 BAO 品牌也跟當年的恒大汽車似的,新車都還只是 PPT。
好不容易把 3 年前的剁椒魚頭車型悠寶利 A3 搓出來了,也只有個工程車,甚至連招商都招不到。
也是因此,從過往的經歷上看,寶能雖然對抄底快要不行的汽車品牌情有獨鐘,卻似乎并沒有經營好一個品牌需要基礎和能力。
只能做到先抄底、再畫餅,然后止步于此,真不能太指望它能拯救某個品牌于水火。
被寶能收購的威馬,在我看來大概率也會走向觀致、DS 的同款結局。
而且話說回來,即使拋開寶能集團這個車圈 “ 明燈 ” 不看,大伙覺得如今的車圈真的會有已經不行的車企咸魚翻身,打贏復活賽重新上桌嗎?
說實話,我真覺得夠嗆。
因為只要盤一盤它們的倒閉史就能發現,這些品牌并不是因為某一個方面做不好導致崩盤的,而是幾乎就沒有做對什么事情。
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集成了產品定位不清晰、定價不合理、供應鏈不穩定、產能跟不上、賣車渠道不合理等種種問題。
與其說他們造不好車,不如說是他們壓根就沒弄清車子應該咋造咋賣,也壓根扛不住更有想法、更有能力的車企們的進攻。
并且現在大伙都在說的新能源決賽圈,比拼的也早就不是倒閉車企們缺乏的基礎能力了,而是誰能用更低的成本給人們帶來動力、智駕、和可靠性都更強的產品。
對應的,則是更大的研發資金投入、更強的成本控制和供應鏈整合、以及面對實力同樣可怕的對手。
只是找了新股東、有了一些資金的輸入就想重新加入競爭,在我看來還遠遠不夠。
當然,我也由衷希望寶能和威馬這回能靜下心來,好好把這個曾經很火的新勢力車企重新盤起來。
畢竟為了解決車機不能用的問題,威馬的老車主們現在都已經研究出破解車機、破解遠程車控、改裝 Carplay 等各種逆天方案了。
再不下場維護更新,可能真要追不上車主們的版本咯。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